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本世纪 6 0年代至 70年代新女权运动的深入 ,为寻得妇女受压迫的根源 ,女权主义者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 ,希望能从中找到答案。甚至有些女权主义者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范畴和术语装点一下门面 ,以达到使自己的分析合法化的目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与女权主义相结合的最佳状态是融和二者优势的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 (或社会主义女权主义 )的出现。尽管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者声称崇奉马克思主义 ,但她们却不赞成传统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妇女受压迫实质上是阶级关系的产物 ,它起源于私有制并将伴随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而终止。另外 ,她们认为西方马…  相似文献   
2.
西方女权主义运动走过了近二百年的历程。若按最初的女权主义运动之目的——男女平等的要求,至本世纪初,妇女就已经取得了许多有目共睹的与男人平等的基本社会权利,如参政权、就业权、高等教育权等。但是,今天妇女是不是获得了真正解放?妇女解放究竟向何处去?二战后的许多年来,女权主义者们都在痛苦地思考、艰难地探索着。直至本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西方出现了新女权主义(NewFeminism),才标志着女权运动进入了更深一层的文化批判阶段:重视反对一切看不见的在思想文化上对妇女的奴役与歧视。指认这一点,在当代@@@@@@…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的再现形式,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载体,其语义表现手法有象征、寓意、符号和谐音等。在现代包装设计中,设计师在造型设计、表现手法、色彩构成、图形结构等方面对传统吉祥图案要既有传承,又有创新。正确对待和恰当运用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对中国现代包装设计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哲学的立场,针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的"女性异化"与"社会性别意识形态"观,提出反省性的思考,以尝试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者为消除两性不平等的社会根源与文化根源所做出的努力给予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5.
加拿大女性主义社会学家多萝西·史密斯采取女性的立场论,对传统社会学排除女性的主体经验进行批判,聚焦于日常生活世界,力图改变社会学家思考世界和从事研究的方式,建构一门女性主义社会学.本文重点讨论以史密斯为代表的女性主义社会学家在理论、研究方法与经验研究上达到的成就以及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吴家丞  戴雪红 《国外社会科学》2022,(4):171-181+200-201
以福柯、奈格里等为代表的生命政治论有暗藏的性别意蕴,体现在权力的三重向度中:资本向度、生产向度和劳动向度。资本向度是生命政治论与女性主义的接合点,它指认了资本即权力,资本对劳动的支配必须以性别的权力支配关系为前提;权力对身体和人口的掌控使性别分工得以固化,自由主义的治理术则将性别不平等隐藏在商品的等价交换之中;生产向度是巴特勒等女性主义者对生命政治论的进一步发展,它揭示了性别不是自然物,而是权力生产的效应,其生产机制是操演性的,使性别在权力的自我颠覆中被重复建构;劳动向度是女性主义对生命政治论的当代解读,它分析了生命权力与晚期资本主义劳动女性化之间的关联,揭示了情感劳动使生产与再生产同一化为生命政治生产的现状。权力的三重向度内在统一,共同彰显了生命政治论隐藏的性别逻辑。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哲学的立场,针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的“女性异化”与“社会性别意识形态”观,提出反省性的思考,以尝试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者为消除两性不平等的社会根源与文化根源所做出的努力给予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8.
美国著名女性主义福利学家南茜·弗雷泽在全球福利发展和社会迅速变迁的双重背景下,在对美国福利制度的考察和反思中,从性别视角对资本主义福利国家深层次结构性和制度化的性别不公进行了批判,为女性主义福利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弗雷泽还探索了有利于女性福利的改革方案,提出要赋予女性获得福利的社会权利,建立"普遍性照顾者模式";指出要真正达成性别平等的福利国家模式,必须同时让男性也参与照顾的活动与责任。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态探索,也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态呈现,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历史、理论和实践的三重逻辑。从历史逻辑来看,生态文明新形态是对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历时性跃升,是对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生态建设的内生性承继,也是对西方国家生态殖民路径的批判性超越。从理论逻辑来看,生态文明新形态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思辨性继承,也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生态理论建构。从实践逻辑来看,实现生态文明不仅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全世界人民解决全球环境危机的共同目标。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赓续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定向,加强科技创新的内生驱动,以筑牢生态文明新形态构建的国内基础;另一方面要以全球生态经济建设、全球生态治理、全球生态正义等手段来推进生态文明新形态构建的国际基础,共同推进生态文明新形态构建走深走实。  相似文献   
10.
他者与主体:女性主义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女性主义者西蒙娜·德·波伏瓦的<第二性>与露丝·伊利格瑞的<二人行>,美国女性主义者加·查·斯皮瓦克的<属下能说话吗?>与卡罗尔·吉利根的<不同的声音>等文本中所阐述的女性主义思想,都围绕着女性在主流文化的"他者"地位而展开,从文学、语言和心理等多个视角展开其批判,致力于在历史、文化、社会心理的深处挖掘女性被压抑的根源.通过探析她们在对待他者与主体问题上的不同视角及其思想演进过程,本文指出在当代破除他者与主体的二元对立,建立一种新型的"他者-主体"之间对话和交流的关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