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北梦琐言》看晚唐落第士人的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举题材是《北梦琐言》的一个重要内容。孙光宪在笔记中揭示了部分落第士人的心态,凸现出晚唐科举制的弊端,为后人研究唐代科举制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史料,极具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2.
房锐 《唐都学刊》2005,21(5):1-4
科举题材是五代笔记小说《北梦琐言》的一个重要内容。作者孙光宪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晚唐社会各界对进士科的重视,对应试举子的出身阶层、区域分布等均有所描述,为后人研究唐代科举制度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史料。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钩稽文史资料的基础上,对张渝新先生《新繁东湖缘起考》一文中的说法进行辨析,指出新繁东湖当开凿于晚唐,民国《新繁县志》“东湖”条并非讹传误写。  相似文献   
4.
从雍陶佚诗看《十抄诗》的文献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高丽时期编辑的《十抄诗》收录了不少中唐至五代的佚诗,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本文在参考有关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晚唐成都籍诗人雍陶的佚诗入手,对《十抄诗》的文献价值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5.
聘娶婚姻是封建时代婚姻的主体。由于唐五代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礼法社会 ,青年男女们仍有自由恋爱结婚的机会。孙光宪在笔记小说《北梦琐言》中 ,真实地记载了唐五代时期的婚姻恋爱状况 ,从中可看出当时士大夫和一般民众的婚配观。  相似文献   
6.
蜀人孙光宪所撰笔记小说《北梦琐言》存在着一些缺陷。该书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又出现了不少讹误。本文在前人校勘工作的基础上,对《北梦琐言》中的部分条目加以校勘,订正了8条讹误。  相似文献   
7.
从王铎死因看晚唐藩镇之祸及落第士人的心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和四年 ,新任义昌节度使王铎在赴任途中 ,被魏博节度使乐彦祯之子从训劫杀。这一事件是唐王朝在面临崩溃之际 ,中央政府与藩镇之间 ,以及朝中权贵与广大寒门士子之间矛盾激化的结果。文章试图从王铎死因入手 ,对晚唐的藩镇之祸及广大落第士人的心态进行简要的剖析 ,以此证明这一事件在晚唐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8.
房锐 《唐都学刊》2007,23(6):1-5
司马相如与蜀郡太守文翁均为汉代著名人物,关于司马相如成名与文翁化蜀之间的关系,前人多有误解。以《三国志.秦宓传》所录秦宓致王商书信为重点,对这一问题加以辨析,可以澄清相关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9.
房锐 《晋阳学刊》2004,(2):76-79
冯道是五代颇负盛誉的政治家,对当时的政治影响颇大.但自北宋中叶以来,由于频频受到正统文人的抨击,冯道的本来面目遭到了严重的歪曲.此以孙光宪的<北梦琐言>所载冯道事迹为重点,对冯道这一历史人物进行较为详细的探讨,力图恢复其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学者在钩稽相关史料的基础上,提出了司马相如故里在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的观点,在学界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为使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入,应注意扩大搜寻范围,多方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拓宽视野,深入挖掘梁武帝设置相如县的深层原因及其文化意义;坚持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