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2015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当代新儒家已经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代新儒家的思想重心,在于发掘传统的根本价值所在,即所谓“返本”。第二代新儒家的思想重心,则落在如何由传统的根本价值,接上时代文化多元及科学民主的经验要求,即所谓“开新”。第三代新儒家是对第一二代新儒家的后现代消解,着眼于思想与权力的根本断裂或者说“解咒”,他们在有所成就的同时也错失了一些具有根本意义的东西。  相似文献   
2.
谭嗣同与孔子论仁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论仁,是就人论仁,强调的是仁的现实品格。谭嗣同论仁,是从本体论仁,突出的是仁的理想性,其道德境界的立足点,也由入世间转到出世间,转到那个无差别相的绝对者。如此一来,谭嗣同对传统儒学道德观的改造,就在根本精神之处歧出了传统儒学的总体方向。  相似文献   
3.
王船山的天人合一思想,是其思想中颇具特色的部分。这一思想,在内容上,源于六经的天人图像;在话语上,承继了孔子的正名思想。这一思想的建构思路是首先通过区分"人之天"与"天之天",划出已知与未知的领域;然后通过"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以对天的善意推测而建构起"万化无私"之天的"天显"图像,并反过来以其证"天命之性"之纯、人性之善的"身体"图像;最后通过"践形"的方式而实现此两种图像的现实的合一。这一天人合一思想,对宋明理学天理人欲、对立的天人图像及其话语系统,具有纠偏救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西方哲学的转型为尺度和参照系,中国哲学的转型也经历了从古代形态到近代形态再到现代形态的转换。但由于中国哲学的转型又是在与西方文化不同的中国文化的背景下进行的,包括了自身资源的重新激活与创造性转换,因此又表现出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当代新儒家已经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代新儒家的思想重心,在于发掘传统的根本价值所在,即所谓"返本".第二代新儒家的思想重心,则落在如何由传统的根本价值,接上时代文化多元及科学民主的经验要求,即所谓"开新".第三代新儒家是对第一二代新儒家的后现代消解,着眼于思想与权力的根本断裂或者说"解咒",他们在有所成就的同时也错失了一些具有根本意义的东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