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5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3 毫秒
1
1.
“忠”这一观念产生于春秋初期,它首先是规范君主的政治伦理原则,它要求君主“忠于民”,具体表现就是要“思利民”,这是由当时的国家形态、原始民主传统所决定的。春秋中期以后,“忠”作为政治伦理原则,由要求君主“忠于民”演变为要求臣下忠于社稷和公家之事、忠于君主,但忠于君主是依附于忠于社稷和公家之事的,而且忠于君主是有条件的;另一方面,“忠”演变为一般道德规范,要求君子也就是当时的贵族“考中度衷”,为人谋尽心无隐。“礼坏乐崩”的现实、新的君臣关系以及“士”阶层的迅速崛起决定了这一演变。战国时期,由于郡县制与君主专制政体的形成、新型君臣关系的出现,“忠”作为一般道德原则的一面被抛弃;作为政治伦理原则,则成了对臣下的绝对要求,这在实际政治领域和一些思想家如墨子、荀子、韩非子的学说中有着充分的反映。  相似文献   
2.
逸对《离骚》首六句之注,颇多讹误。“皇考”非言父,亦非言曾祖,乃言受氏之祖;“伯庸”即是,此伯庸乃楚武王之长子句王庸。“降”非言屈原出生,乃屈原自言降神;所以选“庚寅”,是因重黎此日被帝高辛所诛而成神。“度”非言时节,亦非言器度,乃回、次之意;“肇”乃“兆”之假借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出土文献对中国文学研究的重大影响 ,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最直接也是影响最大的当然是一个大批佚失的文学作品的重新发现 ,使我们对中国文学的创作情况和中国文学发展历史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 ,甚至改变了我们对文学史的看法。在这方面 ,最显著的例子就是敦煌文学文本的发现。敦煌文学文本包括诗歌、变文、话本小说、俗赋等 ,不但加深了我们对唐宋文学以至整个中国文学的认识 ,而且形成了中国文学研究中一个重要分支———敦煌文学。此外 ,马王堆帛书中 ,与文学关系至为密切的《春秋事语》《战国纵横家书》《老子》甲乙本、《…  相似文献   
4.
<文赋>所讲的"诗缘情而绮靡",首先不是作为理论要求而提出来的."诗缘情而绮靡"以下的十句话,是陆机对包括诗在内的十种文体审美风格的概括描述.这种对文体风格的关注,是对文学形式独立审美价值的发现."诗缘情而绮靡"的重心不在"缘情"而在"绮靡".<文赋>用了较大篇幅论述了文学创作中的艺术表现问题和形式问题,是文学自觉意识成熟和审美风尚转变的理论标志.  相似文献   
5.
看到对辛弃疾[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词的两种新解释,有些不同的意见,提出来就正于通家。辛词原文如下: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革录),汉箭朝飞金仆姑。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词前原有小序云:“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虽然自称戏作,实则感慨很深,我们仔细玩味,可以强烈感觉到词中蕴含的勃郁不平之气。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如何理解词的内容,主要的分歧出在“燕兵夜娖银胡(革录),汉箭朝飞金仆姑”这两句上。过去,邓广铭先生在《稼轩词编年笺注》中,认为这两句是指辛弃疾自己“入金营擒张  相似文献   
6.
春与中国古代文学的情恋性爱母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情恋性爱母题 ,绝大多数与春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不仅反映了人对自然的感应 ,而且蕴含着深刻的文化意义。其意象创新 ,对形成民族审美特色 ,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苏轼曾在宜兴置有田产,周必大《益公题跋·书东坡宜兴事》记述甚明。然此田产何时买得呢?王宗稷编的《年谱》,付琛编的《纪年录》都没有说明。今人宗典认为,苏轼宜兴田是在熙宁七年买得。同时,宗典以此为据,兼对苏轼的三首诗词的编年提出“纠缪”。(《中华文史论丛》1979年第一辑)宗典所说实误。为补苏轼行年记载之缺,避免以讹传讹,作此考辨。元八年.御史黄庆基上章弹劾苏轼,其中涉及他买田宜兴的问题,苏轼有辨谤札子,力辨其诬。文不甚长,具引如下:……庆基所言臣强买常州宜兴县姓曹人田地,八年州县方与断还。此事原系臣任…  相似文献   
8.
一、苏轼词《水龙吟·楚山修竹如云》编年辨误苏轼词《水龙吟·楚山修竹如云》一阙,付莯《东坡纪年录》将其作年定在熙宁八年(乙卯,1075),原题下注云:“赠赵晦之吹笛侍儿,作《水龙吟》。”朱孝臧《彊村丛书》本《东坡乐府》依《纪年录》;龙榆生《东坡乐府笺》就朱本《东坡乐府》作校笺,其词作编年一仍朱本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