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是以集体经济为基础、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和产业化、农村经济比较繁荣、农民生活宽裕、村容整洁、基础设施健全、乡风文明和谐、管理民主的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坚持和发展集体经济是基础,内部的公司化管理和外部的市场化运作是制度保证,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民非农化、农村城市化是根本途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政府大力帮助是必要措施,提高农民素质是关键。  相似文献   
2.
论二元劳动力市场下农民工人力资本提升的制度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元经济结构的社会制度塑造了中国特色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制度,鲜明地体现在农民工为主要特征的次级劳动力市场上.在成熟的劳动力市场上,人力资本的提升可以提高社会经济地位.但在中国的次级劳动力市场上,农民工人力资本却因为传统市场用人制度的惯性影响无法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仅仅表现为经济收入的绝对提高和参照群体的相对改善.教育程度的提高并不能带来收入水平的差异,从而导致了知识性人力资本的失灵.分割的劳动力市场对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同质性需求导致了对技能性人力资本的农民工的青睐.正是由于技能性人力资本的稀缺性原因,使得农民工体制外人力资本的外溢效用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