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世纪中叶以来,一场以高技术开发为基本标志的世界新技术革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巨大力量推动着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区际间、国际间的科技竞争正在成为经济、军事乃至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正是对当今世界这一科技革命所引起的巨大变革的一种高度的理论概括。深化对这一科学论断的理解,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认识和处理好科技进步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自觉地依靠科技进步加速区域经济的发展,是摆在领导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一、依靠科技进步是当代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区域经济的发展进程,乃是该经济区生产…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不发达地区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财政状况起了很大变化,不仅财政收支的绝对量大幅度增长,而且,财政的结构有很大改变,应变能力增强。但是,从总体上讲,不发达地区的财政仍然十分桔据,并没有走出困境。这种状况不改变,不仅严重制约这类地区自身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且对全国的改革和现代化事业的进展,都将形成严重的拖累。为此,笔者对这个问题作些分析,并就如何解决谈点浅见。一、不发达地区财政括据的根源不发达地区财政桔据,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体制根源:首先,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通过…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找国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现象,那就是.经过连续多年经济高速增长的量变积累,正在产生质的飞跃:曾经长期困扰我们的短缺经济状态,已经从根本上摆脱,市场供求关系根本改观.大部分商品的供给已经满足或者超过市场需求。简言之.我国经济正在形成“买方市场”。面对这种新的经济现象,有的人拍手叫好,有的人忧心忡忡。如何正确认识和驾驭买方市场,是我们必须正视和解答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经济课题。一、买方市场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和新的起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相似文献   
4.
人力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战略方针,首先是从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出发针对全球提出来的。它要求人们在满足当代人的需要时,以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需要之能力为前提。这一基本指导思想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发展是同样适用的。就一个地区而言,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受制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等多种因素。其中人力资源的开发起着关键的作用。一、人力资源开发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和决定性因素所谓人力资源开发是指通过人口素质的提高而形成的人力资本存量的增长。众所周知,人口并不天然地就是人力资源。只有…  相似文献   
5.
就一个地区而言,特别是就一个象零陵这样相对落后且属于山丘区的地区而言,如何求得经济的快速发展乃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地围绕经济发展这个主题,勇于实践,开拓创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做了许许多多有声有色、可歌可颂的文章。我们地区也在其中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一方面不断推进改革,重塑自我,认识和发掘自身优势特别是区位优势,一方面因势利导调整和完善经济发展战略,力求走出一条具有零  相似文献   
6.
始于一九九七年七月的东亚金融危机,短短一年多时间,即从泰国迅速蔓延到整个东南亚,继而波及韩国、日本、俄罗斯,形成震撼整个国际社会的金融风暴。这场风暴对东亚各国所形成的冲击,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所产生的影响,是史所罕见的。科学地分析这次危机的形成、特点及其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对于我们防范和化解这类风险,确保国家经济安全,是很有价值的。一、东亚金融危机是一场长期忽视经济安全而酿成的全面经济危机。这次金融危机是在人们对亚洲经济前景普遍看好的舆论氛围中突然暴发的。事实上,在这之前,东亚各国,特别是东南亚…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大。活动空间大、生产规模大、经济总量大。与此相对应,传统的自然经济理所当然地只能称作小生产。传统的自然经济向现代商品经济的转化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从小到大、弃小就大的飞跃过程。这一过程中,按照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不仅要尽快扩张区域经济总量,而且要努力提高其增长能力,增强其整体效益。这就必须变革投入方式,改造投资环境,调整组合结构,从根本上突破传统的自然经济格局──这就是我们关于发展大产业构想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一、变革投入方式,加速区域经济的总量扩张不发达地区经济…  相似文献   
8.
加强基层基础的建设,是落实长治久安工程一项带根本性的工作。做好这项工作,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作认真的总结、深入的探讨。现就工作中接触到的一些情况和思考的一些问题谈谈个人的见解。一、充分认识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对实现长治久安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古人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要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抓住基层,稳定基础,顺乎民心。在当前体制大转换这种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社会稳定关乎改革前途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命运。我们必须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推进改革、加速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工作的极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