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4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 1962年张友鹤先生辑校的《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简称“三会本”)问世后,又陆续发现了一些旧抄本,如齐鲁书社1981年1月影印的二十四卷抄本、山东省博物馆馆藏的711号和703号抄本以及最近中国书店影印的《异史》。我们校注的《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9月出版。朱其铠、李茂肃、李伯齐、牟通校注)曾采用二十四卷抄本和山东省博物馆本作为主要校本,做了一些整理版本、校勘文字的工作;当时还没有见到《异史》。《异史》出版后,笔者对《全本新注聊斋志异》版本整理,作了一次复案;同时,关于《聊斋志异》的编次问题,也再次引起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
这篇文章选自高启的文集《凫藻集》。高启(公元1336——1374年),字季迪,号槎轩,又号青邱子,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元朝末年,张士诚据苏州,高启挈家依妇翁周仲达,居吴淞江之青邱,授徒自给,歌咏自适。明朝洪武初年,高启被  相似文献   
3.
(一) 蒲松龄的坎坷遭遇,对他的思想有重大影响。他生长在世代读书的人家,接受的是封建时代的传统教育,因而他在“为诸生时,动思立名当世”,希望在科举仕进的道路上有所作为。他雄心勃勃地把功名弈世的唐代郭子仪,作为仿效的榜样:“他日勋名上麟阁,风规雅似郭汾阳。”他曾怀着积极用世的愿望,展示过自已的政治思想。他希望当代的循良官吏能够施行善政,利人济物:有关赋役征  相似文献   
4.
郑板桥是清代的书画名家,同时也是一位独具风格的诗人。作为画家,他是“扬州画派”的主要成员,是“扬州八怪”之一。“扬州画派”在艺术上,不拘成法,敢于创新,反对宫廷正统画派的摹古守旧,在当时被视为“异端”;这派的画家也被称之为“怪”、为“狂”。作为诗人,郑板桥的思想和诗作也都不同于流俗。在宋明理学笼罩社会、拟古思想弥漫文坛的情况下,郑板桥敢于反对思想禁锢,敢于揭露社会黑暗,抒发不满现实的激愤。他的诗作为当时沉闷的文坛增加了生气。  相似文献   
5.
“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这是美猴王意欲超脱三界管辖,追求自在为人的朦胧理想。《西游记》的作者似乎也有这种追求。《西游记》作者思想飞翔的领域极其宽广,天上人间,九幽八域,都在他  相似文献   
6.
胡适《西游记考证》谓《西游记》的长处“就是它的滑稽意味”,其中“种种神话都带着一点诙谐意味。”对此,他似是赞赏,又似鄙夷,而认为《西游记》“至多不过是一部很有趣味的滑稽小说、神话小说;它并没有什么微妙的意思,它至多有一点爱骂人的玩世主义”,而“不用深求”。近人据此而批判胡适诬蔑、贬低、乃至否定了《西游记》;这是不符合实际的批评。我写这篇文字,对胡适的学术思想暂不作评论,而只是说明:滑稽诙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