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起和比较史学的研究内容 近来史学界有一种普遍的说法,认为比较史学已成为当代国际史学发展的新趋势,国内也深受其影响。对于此种看法,笔者颇有不同见解。通常所说的“比较史学”,主要指对客观历史进程的比较研究,很少顾及历史学研究的比较研究。但事实上历史的比较研究应该有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对客观历史发展进程的比较研究,一是对人们主观历史学研究成果的比较研究,两者加起来,才是对历史的较为完整的比较研究。忽视任何一方都是片面的。现时通常流行的说法,忽视了对历史学家研究成果的比较探讨,因而也模糊了人们对历史比较研究的  相似文献   
2.
朱政惠 《学术月刊》2012,(1):131-135
乔治忠认为,中国史学史学科体系的建设具有不同的构成层次,界定其学术任务和研究内容,展现学科性质的板块式逻辑结构,明晰学术研究的切入点,是独立学科地位能够成立的基础;探研中国传统史学发展的主导线索,划分中国史学的发展阶段,是在深入研究条件下的整体性把握。罗炳良认为,中国史学史的学科体系渐臻成熟,中国史学史研究也应当拓宽学术领域,促进史学史的内涵和体系不断深入和完善;要实现这个目标,至关重要的是加强史学思潮和史学批评范畴两个领域的研究。钱茂伟认为,需要用新的视角来研究史学史,一是用史学范型观照传统史学的发展历程,二是用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观照史学的发展历程;特别要重视研究民间史学,注重小历史的书写研究。朱政惠认为,中国史学史研究要放到国际中国史学史、东西方史学研究和交流的大环境中考察,从历史的纵向考察和横向的比较中探寻中国史学史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3.
近30年来中国学者的海外中国学研究:收获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学者对海外中国学的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主要表现在大量海外重要中国学著作的翻译和出版、开展这一研究所需要的基础工具和文献资料的建设,以及一批对海外中国学研究专著的出现。此外,一支全国性优秀研究团队的形成,以及一批专门研究机构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国内对海外中国学研究的发展态势,而在研究中,不断调整和提升自己的研究理念也相当重要。文章强调,要更深入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会面临一系列学科建设的理论问题,包括对近百年研究史的总结、对这一学科理论体系的探讨,以及做好国内外这一研究学术前沿的探讨等。  相似文献   
4.
六十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出现了一个新的文艺理论派别,强调读者在文学进程中的作用,重点考察文学由读者接受并产生效果的过程。这派理论方兴未艾,传播到很多国家,正成为世界性的理论潮流。文史相通,由此也引起我“由此及彼”的思维过程;我在想,这个理论对于史学研究来说,也许有借鉴意义,特将我的随感和思考笔记整理如下,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5.
吕振羽是中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是他的第一部成名作。这部著作是作者30年代执教于中国大学经济系时,在所编《中国上古及中世纪经济史讲义》(曾由北平聚魁堂讲义书局铅印发行)的基础上写就的,并于1933年11月定稿,1934年6月由北平人文书店出版。该书计十余万言,共分十节,目次如下:一、  相似文献   
6.
敦煌学实际上是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但作为一种对历史现象的研究,仍属于历史学研究的重要分支,属于历史研究的新方向。改革开放的十多年里,它的发展也如日丽中天,称誉史坛,是当代中国历史研究很有成就的部门之一。不过,敦煌学的成就,分门别类的撰述实在太多,宏观性的分析反而略逊风骚。在敦煌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回过头来对其总的进展情况作一总结,似乎是必要的,有利于进一步探讨今后的发展方向。这里,笔者谨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7.
笔者作为国家高级访问学者 ,在美国哈佛大学访问期间 ,几乎每天到哈佛燕京图书馆去。我的课题是关于美国中国学发展史的研究。出于课题研究需要 ,与燕京图书馆善本部主任沈津先生接触较多。我的深刻印象是 ,沈津先生在这里所从事的善本古籍整理非常有意义 ,他正在为海外汉学发展作着一种独特的贡献。笔者始终认为 ,海外汉学发展由两股力量在推动 :一是海外当地培养起来的汉学家 ,他们起着主力军的作用 ;二是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香港的学者。他们对海外汉学发展的作用也相当大。沈津先生就属于后一系列的学者。作为对海外汉学史的全面研究 ,…  相似文献   
8.
“天人合一”思想对中国纪传体史书发展的影响朱政惠纪传体是中国古代史学的重要体裁之一。关于纪传体的产生和发展,史学工作者颇多研究,一般都从历史背景、社会功能、技术手段等方面,剖析其所以产生和所以成为历代史家欢迎的原因。以《史记》为例,有论者谓:“这与当...  相似文献   
9.
美国人早在19世纪30—40年代就开始关注中国史学编纂。开始是传教士,他们对中国史学的介绍和研究,主要基于对中国历史和传统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美国学者在对中国学研究的过程中,从未中断过对这一研究过程和研究道路的总结和反思,从20世纪初开始到现在,这样的著作、论文、总结报告已经积累不少.这些回顾分析和研究,重在对中国学研究进程中的成果、方法、理念的反思,而这些研究每每在中国学进程中起有重要的方法论作用,乃至引领整体发展大局.如同中国的<史通>、<文史通义>,这是学术史研究中十分重要的理论成果.要对美国中国学展开研究,应十分重视这些学术总结与学术反思的成果,注意相关文献的搜集和诸多研究类型的探讨,以及学术价值的判断和分析.以科学的眼光批判、分析、借鉴这些研究成果,对我们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中国正在世界崛起,各国对中国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中国学者应该对海外学者的中国学研究有及时、准确的反馈和科学、系统的反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