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3篇
综合类   16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间之伤与个体存在的焦虑——试论白先勇的时间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存在主义时间观入手,讨论了白先勇小说的时间哲学:一种偏执的悲剧性的时间焦虑症。白先勇早期小说揭示了生命本能对时间喻示的非存在的抗拒与畏惧,成熟期的《台北人》、《纽约客》中,时间之伤渗透到对中国现代历史荒诞性和与此相关的个体命运的反思性叙述中,微观破碎的个体回忆性叙写形式隐含着私人化历史建构的倾向。存在主义的时间观念与民间佛教的人生无常感悟互相融摄,共同造就了他的诉说和纾解个体存在焦虑的时间哲学。  相似文献   
2.
随着台泫地区社会形态的都市化,都市文学已跃居台湾文学主流。台泫新世代都市文学表现对田园怀旧主义的批判,描绘复杂暖昧的都市感性,又以新睐公寓与大东区这一都市空间为自己的一个重要的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3.
文化的整合无疑有利于促进民族和国家的整合,追寻探究闽台文化同根同源的历史亲缘关系,自然有着不可忽视的历史与现实意义。福建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闽台文化关系研究丛书”,就是一套由闽籍学者撰述,以闽台为中心,以文化为重点,多层面论析两岸关系的系列著作。该丛书被列为“十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是新世纪闽台文化关系研究领域具有突破性的成果。丛书涉及闽台文化关系的诸多方面:先民文化的历史渊源、方言的源流、教育的交融、客家文化与社会、民间习俗与信仰、文学亲缘、民间戏曲的传承、民居建筑形态、闽南语民歌等等。刘登…  相似文献   
4.
在为少数或弱势群体争取文化和政治权力的斗争中,在构建一种更加宽容多元的文化结构中,“承认的政治”和“少数话语”两种理论立场和论述策略存在对话、互补和辩证的空间。对于弱势/少数族裔文学而言,认同与承认无疑是一场永恒持续的奋斗。实现多元族群、多元文化之间真正的宽容、多元、平等和相互承认,人文知识分子需要更积极的文化参与和政治参与,需要进行不断的“文化抗争”和“文化协商”。海外华人文学的历史即是一部华裔知识分子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下展开“文化抗争”和“文化协商”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5.
如何看待翻译中的跨文化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翻译是跨语言的交际活动 ,更是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译者不但要注重语言 ,更要注重语言所载负的文化现象。翻译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承原文本身的语言价值 ,还在于使读者更好更准确地体会其文化涵义。文章在功能对等原则的基础上 ,通过剖析归化法和异化法在翻译比喻词时的不同效果 ,探讨两者对跨文化交流的作用 ,以及译者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对白先勇来说,对存在主义的持久兴趣来自一种境遇的相通和自我认同建构的需要。白先勇的小说表现出个体存在的焦虑和民族文化的忧患。前者映照出作者个体生命认同困局;后者则寓示着战后台湾以及海外中国人存在困境。将个体悲剧融进民族国家的历史叙述,是白先勇能够不囿于西方现代派、建构中国现代派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洛夫先生是现代汉语诗歌史上成就卓著的现代派诗人,他的诗在意象运用上独具匠心。长诗《石室之死亡》思想意蕴深邃,情感激越深沉,诗中大量死亡意象与生命意象的对立统一,传达出一种直面死亡、向死而生的生死观。本文试图从生死意象来探讨洛夫诗歌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8.
东瑞,原名黄东涛,是香港当代著名作家,在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儿童文学、散文、文学评论等方面均有丰硕成果。他的短篇小说集有《彩色的梦》(1977)、《周末良夜》(1977)、《少女的一吻》(1978)、《系在狗腿上的人》(1978)、《香港一角》(1982)、《玻璃隧道》(1983)、《露丝不再回来》(1985)、《似水流年》等。中国文联出版公司的紫荆花书系于1995年推出东端的短篇小说自选集《夜祭》,该集中的作品都是作者“精挑”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端短篇的大致风貌,本文即拟以《夜祭》中的作品为例,来探讨东端短篇小说的思…  相似文献   
9.
刘大任是台湾当代著名作家,其长篇小说《浮游群落》是观照20世纪60年代台湾社会症候与知识分子思想状况的重要文本。丰富多元的音乐元素有效介入了作品的思想构成和氛围营造。小说中台北特定时空的音乐景观折射了复杂的权力关系,其中的音乐造境艺术实践开辟了饶有意味的想象空间。作品还透过音乐元素进行或隐或显的社会批判,呈现了威权体制下60年代台湾知识分子抵抗的暗流。  相似文献   
10.
华文文学后殖民批评的可能性及限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华文文学研究领域后殖民批评视野的缺失最近读到马来西亚华人学者张光达发表于华社主办的《人文杂志》上的一篇文章,颇有些感触。在这篇题为《小说文体/男性政体/女性身体:书写/俣写vs解读/误读——潘雨桐小说评论的评论》的评论中,张光达以潘雨桐小说为个案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