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0篇
综合类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操的军事才能大致可以概括为这样四句话 ,即 :一、长于战术 ,短于战略 ;二、长于任将 ,短于治军 ;三、长于陆争 ,短于水战 ;四、长于政治 ,短于军事。综观曹操一生的军事活动 ,无论是用兵实践 ,还是理论著述 ,可知上述四点是符合他的实际的。正是这样一些特点 ,决定了曹操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 ,更不是一个杰出的大军事家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三国史研究领域有一种观点颇为引人瞩目,即:诸葛亮所以在荆襄之战中始终不救关羽,是因为他根本就不想救;他不仅不想救,甚至还要"借刀杀人"将其除掉。持此种观点的人还厚诬诸葛亮,说他野心极大、心机极深、擅权专断、打击同僚、消极北伐、奸诈一如司马懿,其最终目的是要取代后主,"登上帝位"。但许多史料亦证明,诸葛亮是一位具有光风霁月的磊落胸怀、淡薄宁静的人格修养、忠诚廉洁的思想品质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职业精神的少有的民族先贤;他与刘备在"关羽毁败"之际并非不想施以援手,而是事势让他们根本无法援救,"借刀杀人"的观点有失荒诞与武断;章太炎先生的确曾提出过葛氏"借刀杀人"的观点,但他后来又完全否定了自己的这一观点。所以,对诸葛亮的种种诬蔑性观点都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3.
刘备“借荆州”一事,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均有记载,其后由于小说、戏曲的渲染和传播,遂成为世人津津乐道的谈资。然而,关于这一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却历来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一是信其有,一是疑其无。说有者均无专文论及,只是在讨论其它问题时偶然涉及而已。言无者则有专文论述,其中又以清代著名学者赵翼最有代表性。赵翼在《廿二史札记》卷七《借荊州之非》中力辨其妄,认为“借荆州”一事,实乃“吴君臣之狡词诡说”,属“耳食之论”。刘光亮、陈显远二同志亦有专文质疑、辨正此事,不过他们的见解并未超出赵翼多少。从陈志和裴注中有关记载  相似文献   
4.
李兴斌 《文史哲》2005,1(4):19-26
先秦兵家和平思想的基本内涵:一是以禁暴除乱和安国保民为战争的终极目的;二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为战争获胜的理想结局;三是以“修道保法”和赢得人心为战争获胜的坚实基础;四是高度重视智谋的作用并以之作为克敌制胜的重要手段;五是以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和常备不懈为和平的可靠保障。先秦兵家和平思想有着久远而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首先,爱好和平、追求和平和维护和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中华民族在战争理念上赞成并支持反抗侵略的防御战争而反对向外扩张的侵略战争;其次,批判不义战争、谴责滥杀和破坏是历代贤哲的一致做法。兵家和平思想在今天仍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价值:第一,它为世界人民追求和平、反对不义战争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有力的思想武器;第二,它为我国和平崛起、民族复兴和国家安全提供了可资借鉴的重要理论。  相似文献   
5.
全国第八次诸葛亮学术研讨会综述李兴斌1994年10月6日至8日,全国第八次诸葛亮学术研讨会在诸葛亮的故乡山东沂南召开。京津鲁豫川陕甘鄂浙等省市和澳大利亚的专家学者100多人与会。会议收到论文70余篇。与会代表本着求真、求实、求新的精神,发表了许多新的...  相似文献   
6.
我国向以礼义之邦著称于世。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重视对高尚道德和完美精神的追求。而“重义轻利”,则是传统精神中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念。“舍生取义”、“见得思义”、“多行不义必自毙”等名言警语,几千年来一直被用以褒贬劝戒。然而,在前些年的开放过程中,一些人“妄自菲  相似文献   
7.
郭子仪所以能富贵寿考而得善终,德行高蹈仁厚孝悌而又富于智慧极善自处是一个至为重要且带根本性的原因。首先,他能忠心事上,善于为臣,不仅一切唯朝廷之命是从,绝不讲条件,而且为国事诚恳坦荡,没有私心;其次,他始终清醒谨慎,不仅能戒满惧盈,而且明识进退;再次,他仁厚大度,不计私仇,甚至能以德报怨,化解矛盾,因而深得人心;第四,他还能大处着眼,小处入手,防微杜渐,以避猜忌和嫌疑;第五,他虽自幼失怙,但孝心长存,历久弥笃,以至于千载之下犹能令人心生感动。  相似文献   
8.
战争是民族、国家、阶级、集团之间出于打击、削弱乃至最终瓦解和灭亡对方之目的,在各个领域中运用任何手段所进行的斗争。历史演变过程中的战争形态分类与演变特点、渐趋明晰的主要战争形态与新形态战争的特点,表明战争形态演变与国家战略安全之间有着密切关系。战争形态演变对国家战略安全的影响非常直接,有时甚至可以说是致命的。在当前新的战争形态下,国家安全所面临的主要危险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汉初三杰之一韩信,是我国古代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军事家。在著名的楚汉战争中,他“连百方之众,战必胜,攻必取”,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他的用兵艺术,可以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他所创造的一些战法,如暗度陈仓、背水阵、木罂缶渡军,等等,千百年来在我国人民中广为流传。清代方苞说,司马迁所以于汉兴诸将中独详述韩信之用兵,是因为“信之战”,不仅“刘项兴亡系焉,且其兵谋足为后世法也”,这是很有见地的。为批判地继承古代军事理论遗产,本文拟对这位名将的用兵韬略,爬梳剔抉,一陈管见。  相似文献   
10.
诸葛亮北伐目的论析李兴斌,温玉川北伐曹魏是诸葛亮一生中最为重要的军事活动之一。然而,关于北伐的动机与目的,却迄无定论。传统的观点认为,诸葛亮所以连年动众,屡伐曹魏,其真正的目的是"以攻为守"。近年,有的学者又提出,北伐的目的乃是"蚕食雍凉,广拓境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