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贺寿之辞自先秦始,至南宋蔚为大观,但多言富贵荣华,情感苍白。南宋词人方岳因为国为民屡遭构陷,仕途坎坷,他将身世之悲、家国之痛融入到类型多样的寿词创作之中。贺长官词展示了他奇特的艺术构思与创作才能,贺亲友词在真挚祝福中流淌出对现实人生的感悟,那记载生命历程的自寿词背后则是盛年难再、壮志成空的无奈。南山虽好而庙堂难离,种种复杂的情感汇集于他的寿词创作之中,使其作品展示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与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
温庭筠是晚唐著名的文学大家,进入20世纪以来,学术界在温庭筠研究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老、中、青几代学者的不懈努力使温庭筠生平中若干重要问题得以很大程度的凸显。但在温庭筠生年的研究问题上,由于史料记载不清,相互违乖,该问题的研究始终存在很大的争议,尚无明确的结论。鉴于此,笔者将各家之说综述如下,并简要分析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以期有利于该问题研究的进一步开拓与深化。  相似文献   
3.
李博昊 《学术交流》2012,(8):164-167
楚乐在汉代广为流行,汉乐的发展中亦体现出楚乐浸润的痕迹。汉相和大曲不仅艺术上承续了楚乐的风格,作品结构形式上亦同楚乐有着承续关系。相和大曲曲式上有艳、解、趋、乱。"艳"本指楚地乐舞,后渐渐演变为相和大曲曲前的抒情成分;"乱"是楚声旧有之曲式,为相和大曲所吸收,位置仍在曲后,有收束完结之意。"解"与"趋"则是相和大曲在楚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特的曲式因素。魏晋六朝之时,相和大曲受吴楚新声的影响而有了新的变化,清商大曲进而产生,其"首"或"曲"的音乐地位同相和大曲的"解"是相等的,而其曲前的"和"与"送",亦源于相和旧曲。楚乐、相和大曲与清商大曲间呈现明显的音乐文学结构上的历史承续性和相对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吴声西曲是六朝时期流行于南方民间的乐曲,由于统治者的喜好而被采入宫廷乐府,创作艺术上取得了进步。吴声西曲的发展过程为同属音乐文学的词体文学演进奠定了基础。词体文学在承续吴声西曲创制手法、结构形式、表现内容等层面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终演变成独立的文学样式。考索吴声西曲与词体文学间的关联与转换,或能将乐府与词之间潜在的勾连关系呈现得更加清晰、全面。  相似文献   
5.
宋词中的独特体式——福唐独木桥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唐独木桥体是诗文创作中的一种特殊体式。从现存资料来看,直到北宋词人黄庭坚,才有明确标明用此体的创作。据笔者统计,在今存全宋词中,以该种体式创作的作品仅有19首①,数量不多却有着四种不同的形式。笔者对该体式的四种形式作了考述,并考察了其在宋以后的发展状况,从而指出了该体式是汉语言文字、音韵特征的巧妙运用。它的部分作品有游戏之嫌,但优秀的作品确也是精美的艺术品,具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嵇康与嵇喜虽为手足,却是魏晋时期不同社会思潮的代表,嵇康赠其兄之《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十九首》既展示出魏晋士人迥异的人生追求,亦折射出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玄学思想。冲淡玄虚而又理性冷峻的文字,映衬出嵇康高洁的心性和超逸的风神。  相似文献   
7.
德国莱辛的"诗画异质"理论曾在文学艺术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打破了在其之前占统治地位的"诗画一致"说,推动了欧洲文学艺术研究的发展和繁荣。但与之不同的是,中国有着一以贯之的"诗画一律"思想。东西方这种艺术观念的差异不仅仅是因研究对象的不同所导致的文学艺术表层的差异,东西方思维模式的异质所形成的逻辑推演、语言文字、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差别才是导致艺术不同特质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唐进士科考答卷不糊名的制度促使当时行卷之风盛行。为在众多行卷作品中脱颖而出继而登进士第,士子们在所行作品中除诗、赋、小说之外,或又添加了一种新兴的文学样式——词。本文即以词史上第一个大力作词的文人温庭筠为个案,探究进士科考制度对词体文学的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唐五代时期敦煌佛教昌隆,寺学随之逐步兴盛,曲子词遂常被寺中学郎抄写于同佛教有关的写卷之上。这些曲子词常会在佛教活动的表演中歌唱,以吸引民众前来进而宣传教义,此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词调的衍生。衍生的词调及其创作常被用来弘扬佛法,有时亦会演变为新的词调,对词体的发展有着推动作用。词体的发生发展与佛教的繁荣有着潜在关联,从敦煌寺学的繁荣及佛教活动乐舞表演的炽盛等角度切入,审视曲子词的流播及词调的发生发展问题,或可更清晰地观见词产生之初的形态,深化对词体演进历程的认知。  相似文献   
10.
骠国是缅甸早期较为繁盛的重要国家之一,久与中国有交往。在中国两《唐书》为骠国所立传中,载其为免受强邻南诏侵扰,曾在唐贞元年间向唐献其国乐舞以表祈求庇佑之意。不仅如此,骠国乐舞还通过民间交流的方式得以在唐境传播。考究骠乐入唐,对于研究骠国乃至古代缅甸的历史及唐朝的外交政策、政治状况等,或有着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