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曹操——一个丑转化为美的不朽的艺术典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美学的角度探讨了《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作者认为:曹操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具有“不丑中的丑”;而作为一个文学形象,则是“丑中的不丑”。《三国演义》的成就之一就是成功地塑造出了曹操这样一个复杂丰满的典型形象,显示了艺术创作的精美。  相似文献   
2.
<正> 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久已觊觎中国领土的日本帝国主义以“英日同盟”为借口,发动了进攻青岛的日德战争,夺去了德国在中国的殖民地,成为奴役青岛人民的第二个殖民霸主。通过这场战争,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由青岛延伸到整个山东,并恃此向  相似文献   
3.
我们在这里要讨论的“主角”,并非大家所理解的影片中的角色。而是“隐藏在银幕后面”,不显现于银幕上,却又决定着影片的成败优劣的绝对主角。这个角色贯串一部作品的始终,他的作用无处不在。这个角色是从电影美的创造的角度提出的,指的是电影的导演。电影是导演的艺术,这道理逐渐被实践证明了,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过去,曾有过“导演中心”的说法,是指在一个摄影组内,导演应该是权威,是领导,是组织指导一部影片拍摄的中心人物。在极左路线影响下,曾把它当作摆脱党的领导要走资  相似文献   
4.
5.
在《三国演义》的研究中,人们似乎对小说存在着的“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从未有过多少异疑。有这种思想倾向是不是说作者创作前先有一种抽象的观念,而后用形象去衍化出来,还是客观地、自然而然地体现在作品的形象中?也就是说作者是从形象出发,还是从观念出发去进行艺术构思?为什么要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因为在某些同志文章中谈作者思想和作品倾向时,隐隐绰绰地  相似文献   
6.
(一) 《聊斋》是一部奇丽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它的出众,体现在难以尽说的艺术表现的诸多方面。其中也包括着它有鲜明而感人的艺术心理节奏美。它的艺术创造美既新颖而又合乎美的韵律,那节律的和谐、富于变化是它美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7.
象《红楼梦》这样一部思想性、艺术性都很高的作品,居然未竟而辍,实在是一件极大的憾事!高鹗、程伟元代为捉笔,续完全书,究竟续得好,续得歹?争议颇多。点头的,有。摇头的,有;总起来,贬者多而褒者少。周汝昌先生就是力持贬议的。他说:  相似文献   
8.
<正> 文学要写人,通过写人,展现社会生活的面貌,表现作者的思想。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也不例外。他在二百余篇成功的作品中,每篇总会有一至二个以上的人物,活跃在我们的眼前。他们生动、鲜明的性格、面貌,留给我们极其难忘的印象,同时也赢得我们啧啧的赞许。现在让我们来粗略地谈一谈《聊斋》塑造人物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