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西游记》诗词韵文的金丹学主旨李安纲中国古典白话小说来自于说书人的话本,因而存留着话本的痕迹,比如诗词韵文等。这些诗词韵文往往是为了提醒听众注意而演唱的,或者是对所讲内容的概括,或者是后人的赞叹等,在《三国演义》中仍旧保留着这样的方式。然而,离开话...  相似文献   
2.
《性命圭旨》是《西游记》的文化原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以载道是古代文学语言大师进行创作的不祧法则。道即是人生和宇宙运行的规律,随着作者自己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认识而在文学作品中有着不同的表现。《西游记》小说的作者是一个精通佛道儒三教、易经八卦、阴阳五行、中医经络、金丹大道的知识分子,而《西游记》正是对全真道的经典之作《性命双修万神圭旨》的文学形象演绎。本文从主题、人物和结构三方面来论证《性命圭旨》就是《西游记》小说的文化原型  相似文献   
3.
美猴王探源     
《西游记》描写了一组中国人到西天取经的故事,但孙悟空的形象却不是舶来品,恰相反,他的行为表明了他具有地道的中国文化的特质。石猴的“石”乃“天心”之意,在道家则为“元神”,而“水帘洞,”也即先天之心所居之源。猴为天干的“申,”孙悟空又叫“金公,”“金公”在周易的卦爻上为乾阳一,以“一”入“中”,恰又为“申。”凡此种种,不难看出,“美猴王”虽皈依佛门、却与易道之中国文化有血脉联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为使吴承恩做《西游记》的作者 ,便不顾事实将其“杂记”认定为白话小说 ;沈承庆先生要否定吴承恩是《西游记》小说的作者 ,则将其“杂记”认定为游记。二人都有失偏颇 ,而吴承恩的“杂记”实是志怪传奇 ,与白话小说和游记无关  相似文献   
5.
《还源篇》是唐僧八十一难原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任何结构都是有意义的.唐僧之所以要经历八十一难,少一难都不行,足以说明它代表了一定的意义.决不能因为我们不懂其中的奥秘,就一概斥之为拼凑.本文指出,唐僧八十一难的原型是宋代道教南宗清修派创始人石泰的《还源篇》五言绝句八十一章,其结构次序、文字术语等都一脉相承,源流分明。小说除演绎道教全真道经典之作《性命双修万神圭旨》外,又图解《还源篇》,二者纵横交错,却又妙合无痕。它融儒、释、道、易、医、金丹、生命、意识学等为一炉,无一字、一人、一物、一事无来历,是世界文学史上唯一出一部自觉的东方传统文化载体,对于人类认识并实现自身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吴承恩不是《西游记》的作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吴承恩个人经历、所创作的诗文及前人误解的事实等方面论证,认为吴承恩不是小说《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是一位儒生,尽管能诗文、善杂记,但没有接触过玄门释宗,没有学过佛、修过道。四十五岁以前热衷科举,四十五岁以后著《禹鼎志》,从其诗文及文友诗文记载中看,从未说过写小说之事。从《西游记研究资料》所选录的吴承恩诗文看,吴承恩对金丹学、佛学等方面的了解与小说《西游记》有很大差异。鲁迅、胡适等学术前贤认为小说《西游记》作者是吴承恩,其依据是《淮贤文目》,本文认为文目当为文章或文集的辑目,而不是书目,《西游记》收入《淮贤文目》之中,并未收入《淮人书目》之中,收入文目之中的《西游记》,可能是一篇游记类的文章,而不是小说《西游记》。  相似文献   
7.
鲁迅先生在研究《西游记》小说中失于考察,说作者“不懂佛学”。其实,作者不仅 懂佛学,而且精通佛学。所谓“荒唐无稽的经目”并不荒唐,《多心经》并不是作者误读,阿傩、 迦叶要“人事”也不是讽刺。《西游记》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体系和表现方法,决不能够用庸俗社 会学的价值体系去生搬硬套。  相似文献   
8.
《西游记》主旨辨析李安纲《西游记》与《水浒传》、《三国演义》、《金瓶梅》(或《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四大奇书”,而且还是这四大奇书中的奇书。它的流传,已不仅限于中国,它早被译成了几十种文字,在全世界广泛流传,影响甚远。因此,作为《西游记》...  相似文献   
9.
沈承庆先生为了证明李春芳是《西游记》的作者,在其版本次第上作了不少文章;但是,其基础不牢,论据不实,反而弄巧成拙。学者及读者必须认清版本,辨明是非。  相似文献   
10.
美猴王与易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西游记》的研究中,人们往往注重它的诙谐和闹剧,而忽视了十分严肃的哲学意义和社会内涵。该文通过对文本的探讨,揭示了它与《周易》的密切关系。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的结构模式,则完全出自《乾坤交变十二卦》。从水帘洞到三星洞,猴王依次走过了复、临、泰、大壮、夬、乾、姤、遁、否、观、剥、坤等十二阶段,而且其中文句与《周易》一脉相承,渊源有自。从虚无复归虚无的过程,既是一个自然的圆周,又是一个人生的句号,读者自可领悟到生命和宇宙的真谛。可见,即便是《西游记》的结构布局,也体现了庄严肃穆的人生论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