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辛亥革命时期,在文学领域涌动着泾渭分明的两种文学潮流。由于政治选择、情感基调与审美风格的差异,两种文学潮流分别为人们推出了具有不同风貌的两个文学世界。沉浸于对未来世界狂想之中的革命派作家,决心以文学创立中华民族的新纪元,他们展示的文学世界,洋溢着改天换地的创造精神。因此我们将这一文学潮流称之为“创世纪”文学思潮。(另一文学潮流以清朝遗老孤忠为主体,我称之为世纪末文学思潮,另文论述之。)  相似文献   
2.
一从某种意义上讲,任何社会变革,本质上都是一种思维方法变革。严复早在100年前,就以哲人的睿智充分意识到这一点。自1840年西方列强用鸦片加大炮轰开中国国门之后,抗敌御侮、救亡图存便成了中华民族的时代主题。面对满目疮瘦的现实,经过血与火的洗礼,主阶层中的先进分子开始探寻自己的不足与强敌的优长。但出于对西方列强的表面认识,人们仅能看到中国的技术落后于西方,把落后的症结归咎于船不坚炮不利。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吨位大于B本的宁国海军战败,不仅证实了洋务运动的失败,而且昭示了“船坚炮利说”的破产。在历史发展的…  相似文献   
3.
中唐时期韩愈、柳宗元开创了复兴儒学、取法先秦两汉文章传统,改革文风、文体、文学语言的古文运动。至宋,经欧阳修为首的文人集团的努力,将此运动推向极盛阶段,其后受到了道学家的挑战。至明,归有光等唐宋派文人,不仅充分肯定了古文运动的贡献,且提出唐宋八大家,影响深远。至清,方苞等以文统、道统承继者自任,系统提出创作理论并结成创作群体桐城派,其势力笼罩文坛百余年。这支古文运动的殿军,直到五四时期,在新文学大潮冲击下才趋于消亡。唐中叶以后古文一派的消涨,乃是我们窥视唐以后文学发展,特别是散文发展的极好窗口。  相似文献   
4.
宁调元(1883—1913),字仙霞,号太一,湖南醴陵人。留学日本期间加入同盟会,一九○六年初归国。是年七月,因事为清政府注意,旋即逃亡上海,创办《洞庭波》杂志。不久,改名为《汉帜》,“日以民族,民权主义,申儆国人。”(引自柳亚子《宁烈士太一传》)十月,再赴日本,参与《民报》工作。十二月,因萍、浏、醴起义,被同盟会指派回国。“义师既败,牵连就逮,以无左证得弗死。锢长沙狱中三年。” (同上)在狱中,参与筹创《南社》。一九○九年冬被释放,“北走燕京,主帝国日报。大言壮论,弹射虏政,无所忌讳。” (同上)一九一一年秋将赴日本,至上海时,武昌兵起,乃溯江而走湘鄂间,先后在黎元洪,谭延闿幕府中任职。一九一二年春,在上海主办民社机关报《民声报》。后因民社渐与同盟会对立,愤而退出。时湘人推其任广州三佛铁路总办。一九一三年宋教仁被刺后,辞职走沪上,发电与湘督谭延闽,说以自立,并积极组织反袁力量。后事泄,被捕于汉口,不幸牺牲。旧友柳亚子,傅旉等曾积极集其文稿,辑为《太一遗书》。  相似文献   
5.
生命哲学的艺术诠释──王国维美学思想综论李慈健(河南大学)在20世纪最初的10年间,呈多元对峙的中国文坛,出现了王国维卓特不群的美学理论体系。言其卓特不群,是说其理论取向既不同于革命派作家充满对未来世界狂想的创世纪文学思潮,又迥异于以儒家文化为本源的...  相似文献   
6.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涌现出的规模宏大的翻译文学现象,中断了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学的运行轨程,从此中国文学汇入世界文学大交融的洪流之中。二十世纪以前的中国文学,是一个自我完善自我封闭的系统,翻译文学的发生和发展,打破了闭关锁国的文化心理,输入了面目迥异的文学观念与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7.
茅盾先生在第四次文代会上的讲话中说:“柳亚子的诗词反映了前清末年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这一长时期的历史——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如果称之为史诗,我以为是名符其实的”。  相似文献   
8.
清末民初常州词派的情感流向李慈健一清末民初常州词派,以谭献、王鹏运、朱祖谋、况周颐、陈廷焯、郑文烨等人为代表,主盟近代词坛。他们继承前期常州词派词学传统而有所发展,使常州词学理论日臻系统完整;在创作上依归前期遗风,伤时感世,托微兴寄,传达了封建末世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