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分配——多元化及公平性李振伦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一个重要发展。实...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_,“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19-320页)哲学基本问题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在哲学上的一个伟大贡献。它作为哲学的最高钢领和尺度,一直成为我们哲学研究的指南。本文试从范畴分析出发,探讨恩格斯提出哲学基本问题的特点和意义。 一、存在、自然界不等于物质存在、自然界比物质概念更大,这应该是不言而喻的事。实际上,人们都已经习惯性地默认着这种“大于”的关系。比如,对于信息、引力这一类事物,人们就迟疑地讨…  相似文献   
3.
哲学基本问题,即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贯穿全部哲学史,但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态.据恩格斯考察,在古代“希腊人那里”.哲学基本问题表现为“灵魂对外部世界的关系”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315页)哲学基本问题是我们据以划定哲学基本派别的标准.恩格斯把他的一贯思想贯彻于对古希腊哲学的分析,分析结果对古希腊整个哲学自然观的唯物主义性质总是全称肯定的,并且指出古代神话和灵魂  相似文献   
4.
四、道德科学精神是在长期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由科学本性所决定的精神传统。科学精神超越知识层次,而带有价值和规范的意义,从而进入了道德和伦理领域。科学精神以人格化的形式体现于科学家群体之中,历来被视为最宝贵的道德资源和推动道德发展的重要动力。求知、求真、求证,是科学精神的核心内容。——科学家通常都是一些具有强烈好奇心的人。不可遏止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驱动着他们去探索无穷的奥秘和未知,经常使他们置生死于度外。——求真,就是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科学家通常都是一些崇尚真实一丝不苟的人,他们具有严肃认真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科学与伪科学的一个重要界限--对应原理与科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振伦 《河北学刊》2002,22(3):25-29
伪科学经常以激烈鼓吹“突破”和“创新”的面目出现,实际上它们鼓吹的是一种完全抛弃科学遗产、与以前的人类知识完全割裂的所谓“创新”。伪科学是以“突破”和“创新”为名,来逃避与科学与逻辑与常识的接轨和对话。应该有一些原则或规则,来把科学创新与伪科学的所谓“创新”相区别。玻尔提出的“对应原理”就具有这种性质,它为科学创新提出了一种制约性的要求,使得能够把科学同伪科学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6.
论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公平李振伦目前,公平这个概念在文章、文件及日常谈话中经常出现。但人们对这个概念的含义的理解很不一致。为了正确理解“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方针,有必要结合分配中的现实问题,对公平、效率等概念进行较为深人的讨论。一、公平的相对性人们经常把公平看做一种尺...  相似文献   
7.
恩格斯在《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正式提出了哲学基本问题。他说:“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伟大贡献。它不仅科学地总结了哲学史,而且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对老唯物主义的继承、扬弃和发展。本文试从某些方面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深刻含义进行探讨,并对一些曲解和修改哲学基本问题的观点提出个人的一种看法,以求在讨论中加深理解。  相似文献   
8.
李振伦 《河北学刊》2003,23(6):30-33
爱因斯坦关于科学与宗教趋和的观点 ,不是基于科学家对宗教的妥协 ,而是基于他对信仰与宗教概念的特殊理解 :信仰是指人对某些非实证事物所固持的坚信态度。科学并不一般地排斥信仰。科学与宗教冲突是相对较低层次宗教经验阶段发生的 ,在宗教接受政教分离的改革而专注于信仰的情况下 ,它就有可能接受科学思想的影响而逐步提高境界 ,淡化人格神的观念 ,从而出现趋和的可能性和条件  相似文献   
9.
一、理论是知识组织形式通过实践,在人同自然界的不断相互作用中,人们对于现实的事物加以认识和理解,便获得关于现实的知识.如果这种认识和理解只是寓于认识个体的意会之中,成为那种“不能明言的知识”(M·波兰尼),它将只能使这些个别人成为聪明人或心灵手巧的工匠,只能在狭窄的直接接触范围内,以其行为和操作起到展示他们“知道”或“有知识”的作用.这时候,我们说知识还没有在科学上表现.知识只有通过语言概括和逻辑处理被阐述出来,才获得对象性和存在感,即能够呈现在大家面前,被共同领会、理解和把握,被分析、讨论和评说,被传授、交流和保存,从而具有如同物件能以摆示庭众或珍藏于府库的意义,使之成为科学上的存在而载入史册.就语言的本性和使命,以及语言和知识的真正关系而言,知识的语言阐述只不过是知识的自我表现,并且使得任何知识都是可阐述的,即知识的表现不仅必需而且总是可能的.理论正是知识的自我表现,即知识的科学语言阐述.  相似文献   
10.
一、所谓科学技术异化 科学技术为创造辉煌的世界文明所作出的贡献是不朽的。人们依靠科学技术生产出完全改变了人类生活的工具,以相对舒适便利和高效的操作使人摆脱了许多繁重的劳役之苦,提高了人类物质生活水平;同时,自然科学作为“一切知识的基础”,以教育的方式作用于人的心灵,对人类理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此之前,人们听到的更多的是对科学技术的热情洋溢的赞颂。但是在最近二三十年来,人们围绕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后果问题展开了讨论。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