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4篇
  2021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将西方与俄苏左翼戏剧作为主体来考察其各异的历史进程与走向,至少可以发现两方面的意义:一是认清左翼戏剧因语境变化而发生的生存状况的改变及可能的存在时段;二是确立左翼戏剧能够保有其“反叛”与“颠覆”品格的必要语境,即适当民主的社会政治氛围、多元的意识形态空间与自由的话语权力。以此阐明在何种条件下左翼戏剧能够作为戏剧的“一翼”得以存在和发展,又在何种政治语境中无法生存,以至于消亡。  相似文献   
2.
李时学 《东南学术》2021,(5):232-239
生活剧院用戏剧表演政治,让政治贯穿戏剧创作,又在政治理想与戏剧美学中追求并实现非压制性的新生活.剧院戏剧活动中的政治、戏剧与生活存在复杂的互动关系,其戏剧活动与社会运动、生活方式之间的互渗(如戏剧的政治化和生活化,政治与生活的戏剧化等),使得生活剧院独树一帜.研究三者之间的互动机制有助于阐明剧院的戏剧性格、政治品格及生活风格,进而把握其融汇戏剧、生活与政治的戏剧学机理及社会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赖声川剧场最突出的特征,在创作手法上体现为“集体即兴创作”,在剧场文本上表现为“剪辑拼贴”。从前人研究的终结处出发,以赖声川及其“表坊”最著名的剧作《暗恋桃花源》为例,引入西方后现代主义极具影响力的互文性文本理论,对赖声川剧场的文本建构策略及其赋予剧场以强大生命力的“神秘”机制进行具体的考察,企望通过文本细读与理论互证,得出一些对解读赖声川剧场魅力可能有实际帮助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权力、个体、群体构成了反乌托邦文学内部的多重互视关系.权力以物理空间的分散形式及其驯化功能,保障了自身"不可视"与个体的绝对服从.人丧失对身体的参与感成为被剥离主体性的"非人",并在群体的询唤下以"主动被看"的姿态迎合权力,沦为主宰者意志的传声筒与领袖力量的供给者.极权社会中留存极少数保有个体意识的反抗者因强烈的异己感,察觉并排斥权力的监视,企图夺回掌控权,抵抗权力的规训,确立"我"之存在.  相似文献   
5.
著名的巴西左翼戏剧理论家奥古斯多·博亚尔创立的“被压迫者诗学”继承了自皮斯卡托、布莱希特以来西方左翼戏剧理论传统,在意识形态上接受了西方“新左派”的影响,在戏剧美学上融合了后现代理念。它是一种建立在左翼一贯的反叛精神与革命性基础之上的行动的、解放的诗学;追求被压迫者在身体和精神上的全面解放;强烈的左翼色彩,使它具备了独特的戏剧美学价值和意识形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