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4篇
丛书文集   17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对提高办公室人员素质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县政府办公室作为县政府的办事机构,是承上启下、平衡左右、协调内外、联系各方的工作枢纽,是直接为领导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的综合办事机构,是综合处理各类信息,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参谋的中枢。办公室人员素质的高低,工作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领导决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全局工作能否顺利地开展。  相似文献   
2.
北宋时期儒家学派的一道德论盛行一时,它要求用儒家的圣人之道来统一全社会的学术思想,进而实现对社会政治的指导。这一思潮在王安石变法时期达到高峰,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但也引发了儒家学派内部对一道德思潮本身的反思。反思涉及政治、经学、义理等各个层面,促进了儒家学说由经学向理学的转型。  相似文献   
3.
礼学是儒家学说的核心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理论发展。北宋时期的儒家学者在继承汉唐儒家经学传统的基础上,通过对礼与情、礼与性、礼与天理关系的论述,把礼提升为宇宙、人生的本体,同时还试图以超越之礼为根本,整合内在的道德情感与外在的人伦规范,建立礼一本论体系,丰富与深化了儒家礼学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4.
儒学的人伦谱系围绕着自我与他人的关系而展开,因时、因地、因人而异,自我在其中都有特定的位置和相应的德性之思。儒学还进一步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转化为自我与人伦谱系的关系,主张人伦谱系优先、社会角色定位。我们今天应该批判其以君、父中心主义为根本的等级性人伦,反对社会角色定位论,吸收其注重人际关系差异性、反对个人本位的合理思想。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七大提出构建和谐社会,这为做好新时期的办公室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县政府办公室作为县政府的办事机构,是承上启下、平衡左右、协调内外、联系各方的工作枢纽,其工作水平和质量直接影响整个机关的正常运转。而办公室主任作为办公室的领导,其素质的高低又决  相似文献   
6.
7.
董仲舒的认识论和经学解释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董仲舒的认识论有一个从认识外在事物转向认识圣人所制“名号”的过程,其最终结果是把认识论从属于政治学,强调以“名分”治国。董仲舒的很多政治、伦理思想渊源于先秦儒学,但他在解释先秦儒家典籍时并不拘泥于书本,而是通过自己的解释方法去发掘原典中的“微言大义”,实现了传统思想的适时转化。  相似文献   
8.
李祥俊 《阴山学刊》2006,19(6):44-47
近年来,有些学者通过对“Ontology”的翻译及含义的新阐释,提出中国传统哲学没有本体论的论点,但这种论点有把西方哲学史上某种特殊形态的本体论与作为哲学核心问题之一的本体论等同的倾向。本体论是关于终极存在的学说,在这个意义上,中国传统哲学中有丰富的本体论,并且呈现出独具一格的特色。本体论作为哲学的核心问题,是研究中国哲学史必不可少的内容,更是进一步发展中国传统哲学的根本生长点之一。  相似文献   
9.
仁与礼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内容,两者共同奠基于人伦道德实践,仁、礼合一而并重是其基本关系模式。在近现代的中国社会转型中,儒家学者从彰显儒学普遍性价值出发,对仁、礼关系作出了独特的诠释,仁体礼用、仁体新用、仁礼分立是其中最主要的三派观点。反思近现代儒学仁、礼关系论的理论得失,回归儒学重视人伦道德实践的生活世界,确立仁礼之间互为体用、内外并进、多向发展的关系,是儒学当代开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王安石的儒学人物评价及其道统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安石一生的学术宗旨是要建立新经学、新儒学来统一全社会的思想。王安石把圣王之道作为儒学的真精神,把经书传习作为儒学的存在形式,把儒学创始人孔子看作是古代圣王之道的继述者,赞扬后世能够振兴儒学的豪杰之士,并自觉地以道统传承为己任,表现出掩迹孔孟、自作圣人的人生抱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