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5篇
统计学   1篇
  199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从柳宗元诗歌特色的多重关系中,寻求柳诗风格的结构特色,认为柳宗元诗歌风格特色表现在言淡与味深、清丽与阴森、从容与飞动相统一。形成这种多重结构的原因是柳宗元思想的复杂性及他的生活道路的坎坷多变。  相似文献   
2.
一 孟浩然在五十二岁的一生中,奔走于京洛、漫游于吴越湘汉之间共约八年,先后客张说、张九龄幕府共约六年,其余时间均居住在故乡襄阳,后人称他为隐士、山人,是有历史根据的。不过,我们也要看到,在孟浩然的思想上的确沾有许多世俗的尘埃。然而,我们不能因这种思想上的矛盾现象,而称他为“假隐士”。应该说他是“开元盛世”所特有因而还带有时代色彩的隐士。  相似文献   
3.
晚唐司空图在《题柳柳州集后》说:“今于华下方得柳诗,味其探搜之致,亦深远矣。”这是最早触及柳诗审美情趣的诗评。后来,一直到南宋词人刘辰翁,才谈得较中肯,较全面,他说:“子厚古诗短调,纡郁、清美、闲胜,长篇点缀精丽;乐府托兴飞动。”①但由于语焉不详,缺乏分析;更重要的,是把柳诗的审美情趣裂属于各种不同的诗体,并把审美情趣、风格(与情趣当然有关)、“点缀精丽”的诗技浑为一谈,这就使不无中肯之论沦为不符柳诗实际的空谈,使“柳诗的审美情趣究竟是什么”的命题留给后人以扑朔迷离之感。 因此,本文试从柳诗的创作实际,着重论述诗中究竟具有哪些主要的审美情趣?他的审美体验、方式又是什么?还为了论述的方便,也必须适当地追本溯源,对他的审美认识和审美观进行一些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孟浩然,湖北襄阳人,是“盛唐”时期的卓越诗人,也是对后代山水、田园诗有广泛影响的巨匠。评价孟浩然诗的风格特色,对于提高我们科学地继承文学遗产的实践能力,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唐以来,对孟浩然的诗评很多,但大都限于就诗论诗,没有历史地评其得失。特别是自从苏轼说了一句:“浩然诗,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耳。”以后,人们便穿凿附会,谤言(讠华)起。 苏轼所谓的“才”,是否象许学夷所说的:“宋人五七言诗,出于退之、乐天者为多,其构设奇巧,快心露骨,实为大变,而高才之土每多好之者,盖以其纵恣变幻,机趣灵活,  相似文献   
5.
王维诗、特别是山水诗的主要艺术特色,在于他创造了一种言可尽而意不可穷的虚幻、空寂的境界,它既别于《楚辞》中的“诡异”,也别于汉赋中的仙境,是前人所没有经历过的诗歌艺术领域。我这篇短文试图论述王维诗中这一艺术特色的美学价值及其形成原因,以及应当如何正确认识这一艺术特色所具有的现实主义发展的意义。一  相似文献   
6.
我是去年在大学统计系毕业的.参加工作后,最初也曾感到统计这门工作枯燥无味,每天打打算盘,摇摇计算机,自己也像机器一样,再加上在学校里学到的一些理论也用不上,工作也搞不出成绩来,精砷上确实有点苦闷.之后,随着工作的发展,我们开展了统计分析研  相似文献   
7.
山水记,滥觞于《尚书·禹贡》,漫衍于《山海经》及《楚辞》、汉赋,蔚然于北魏的《水经注》。但与《水经注》同时出现的《文心雕龙》,却对这历史悠久的山水记并未论及,在肖统主编的文学总集《文选》里,也对它闭门不纳。形成这种有趣的文学现象,除了由于南比朝的北方文人学士以“经学”为圭臬,崇尚朴质学风、南方文人学士以“玄学”为依归,富于哲理探求所产生的不同影响外,主要原因则是由于“记体文”一向被认为是“纪事之文也”,“以善叙事为主”,不需要作者的“缘物起兴”,因而在南朝广泛开展的探讨文学观念的浪潮中,在身经丧乱、亟待借物咏怀的作家们的创作实践中,愈益暴露了记体文、包括山水记自身存在的弱点:即远远不能适应舒卷愁情,遥深寄兴的客观要求。因而肖统在《文选·序》里明确地说:“记事之史,系年之书”,不过是“纪别异闻”,均未选及;只有“事出于沉思,义归于翰藻”的文学作品,才“杂而集之”。这就是山水记因与“纪别异闻”有血缘关系,与诗意“沉思”和才丽“翰藻”又格格不入,而被摈斥于文学领域之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