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劳动力由无限供给向稀缺转化过程中通常存在一个有限供给阶段,但古典二元经济学家的劳动力无限供给向稀缺转化理论未明确提出劳动力有限供给,导致学界在讨论二元经济转化过程中的刘易斯拐点时,出现一些争论。在研究二元经济转化路径时,又假定吸纳农业劳动力的现代部门主要将工资作为成本,通过低工资增加利润,吸纳农业劳动力,但长期低工资会造成消费不足、劳动者无力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劳资关系紧张等问题。因此,文章在界定劳动力有限供给理论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农业劳动力有限供给出现时点、无限到有限过渡期、有限供给阶段。文章建议,在中国高质量创新发展与农业劳动力有限供给向稀缺转化(刘易斯第二转折点实现)中,推进中小微企业使用总体报酬,激励吸纳的农业劳动力提供高质量的创新劳动,实现劳动者、企业与二元经济转化共赢。  相似文献   
2.
文章认为,凯恩斯在货币工资富有刚性的假设下,通过提高价格水平、降低实际工资,解决非自愿失业问题的理论,只能在短期有效.于是提出工资上升-就业模型,即通过提高货币工资达到使劳动者感到实际工资上升、且能最大限度地激励劳动者的积极性,以提高劳动的边际产出率,增大厂商用于生产和经营的资本量.在用于生产和经营的资本数量的增加会提高厂商对劳动的需求下解决就业问题,则会长期有效.  相似文献   
3.
2004年春天,在我国农村还存在无限供给农业劳动力的条件下,出现“民工荒”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吸纳农业劳动力的非农产业部门支付民工的工资偏低,这使西方古典和新古典二元经济学家的二元经济结构转化模型已不适应我国国情。我们由此建立的非完全古典假设下的二元经济结构转化模型认为,利用工资的激励职能,即通过提高工资可实现工资与利润的共同增长,从而保证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可持续进行,直到我国完成二元经济结构转化、实现农村工业化与城市化。  相似文献   
4.
基于资源保存理论,本文探讨总体报酬影响员工主动性和响应性创造力的作用机制与边界条件。对317名员工及其直接领导的三时点配对数据的研究结果表明:总体报酬正向影响主动性和响应性创造力。总体报酬通过趋近动机对主动性和响应性创造力产生正向影响;通过回避动机对响应性创造力产生正向影响。尚严领导正向调节总体报酬对趋近动机的激发作用,并进一步调节了趋近动机在总体报酬与主动性和响应性创造力间所起的中介作用;专权领导正向调节总体报酬对回避动机的激发作用,并进一步调节了回避动机在总体报酬与响应性创造力间所起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考察就业质量对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就业质量对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就业质量对女性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大于男性农民工,对高学历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大于低学历农民工,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大于老一代农民工;就业质量通过影响城市融入意愿和住房质量,进而影响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农民工所获得公共服务正向调节就业质量对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建议通过提高就业质量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来增强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  相似文献   
6.
<正>笔者所指的非国有企业主要以转移的农业劳动力为其人力资源的乡镇企业、个体经济与私营企业。非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指的是不论在企业内部还是企业外部都要以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实施"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为出发点,以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以及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关系为前提,在提高企业综合效益基础上,实现自身发展与我国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的共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