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17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妙悟”和“直觉”在强调审美的主体性、审美心理体验、直觉感悟等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二者强调文艺鉴赏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在对文本阐释的方式上重视审美直觉的体验方式,在鉴赏过程中都富于想象的张力,体现出一种心灵赋形和超像显现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以孝治国和家国同构在本质上是相通的,这种文化模式体现在血缘关系成为家国同构的历史起点,血缘关系自然地成为政治的前提,家族的血缘凝聚力成为政治制度的基础,继而构成官僚结构的政治框架。孝道诉求成为宗法制权力体系的逻辑基点,孝的本质特征阐释以及孝的历史渊源,孝蕴涵的社会政治诉求,孝伦理价值是与忠的政治价值贯通的。  相似文献   
3.
以孝治国和家国同构在本质上是相通的,这种文化模式体现在血缘关系成为家国同构的历史起点,血缘关系自然地成为政治的前提,家族的血缘凝聚力成为政治制度的基础,继而构成官僚结构的政治框架。孝道诉求成为宗法制权力体系的逻辑基点,孝的本质特征阐释以及孝的历史渊源,孝蕴涵的社会政治诉求,孝伦理价值是与忠的政治价值贯通的。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化文化背景中,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全球性文化现象在由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多种文化成分杂糅在一起的当代中国社会是否存在,其文化表征体现为一种话语的摹拟,还是一种历史性的某种重合状态;中国是否有滋生后现代主义文化土壤;并从社会心理期待视野、多元文化取向、知识分子的边缘化境遇等多种维度剖析后现代主义在中国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摘 要:王夫之的诗论以儒家正统的中和美学观为基点,把我国历史上儒家正统诗学与审美诗学两大诗学体系的优势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提升了前人的理论观点。他强调对客观现实的直接感受;注重对诗歌审美特征的认识和把握;创造性地阐释艺术辩证法规律;修正了老庄的虚无美学观点。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主义在90年代中国产生了巨大的震撼,一味地夸大或拒绝阐释这种影响,都将遮蔽后现代主义的本真意义;中国学者对后现代主义采取了拒斥、话语平移和双重确认的文化策略;面对后现代主义,我们不以僵硬的理论来阉割现实而应从中国的现实出发,寻找适合阐释当代中国的文化策略。  相似文献   
7.
杨增和 《理论界》2007,(8):165-167
舜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现在道德文化上,建立在对现代文明负面效应的批判之上的后现代与舜文化在生态伦理观上有相似之处,主要表现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循环伦理,人与动植物循环相生的生命价值伦理,万物一体的整体生态思维图式。  相似文献   
8.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显著的优点和特点.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一书中曾经指出,无产阶级革命同以往其他阶级革命一个不同的重要特征,就是“经常自己批判自己,并且在自己批判自己中前进.收入《刘少奇选集》下卷的《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报告》和《讲话》,是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总结一九五八年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和教训的重要历史文献.它对于纠正当时经济工作中的“左”倾错误,扭转国民经济的困难局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作用.今天,我们重温这两篇重要文献,进一步吸取过去经济工作中“左”的错误的经验教训,继续发扬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邓小平文选》,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学习《邓小平文选》,应当特别注意领会和掌握这个极其宝贵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周恩来书信选集》收入了周恩来同志从1918年4月到1975年7月的重要书信300封。这些书信,从一个侧面记录了周恩来同志追求真理、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历程,记载了他为创立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所作出的努力,体现了他的高尚革命情操和思想作风,很值得认真学习和研究。 周恩来是怎样成长为伟大的共产主义者和享有崇高声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呢?读一读他早年写给同学、亲友和觉悟社社员的几封信,便可以受到深刻的启示。 一、新思潮尤所切望 书信选集开卷篇《致冯文潜》,是1918年4月3日周恩来写给当时正在美国依阿华州葛林乃尔大学留学的南开同学冯文潜的信。从这封信可以看出,周恩来当年在日本留学时对于新思潮的渴望和追求,并反映出他在日本留学时所过的清苦生活。周恩来在信中写道:“左右居美,所得宏深,甚盼时有以示我,新思潮尤所切望。”(《周恩来书信选集》第1页,以下引此书只注页码)他对新思潮的追求和渴望,并不是偶然的,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的。 1898年3月5日当周恩来出生时,中国已经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上走过半个世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