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0篇
综合类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13年1月施行的《刑事诉讼法》中增加了庭前会议程序,其中对于非法证据排除的相关内容引起了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务部门的广泛关注,对庭前会议司法实践的实证研究表明庭前会议程序本身还存在法规模糊、制度欠缺等问题,其中对于非法证据的处理更是争议的焦点。本文系统分析了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体系中有关庭前会议中非法证据排除的相关条款,考察了司法实践情况以及法学理论界的不同观点,从我国当前刑事司法体系发展阶段及特点出发,提出除控辩双方争议较大的情况以外,非法证据排除问题原则上应当在庭前会议中解决,同时法律法规应明确庭前会议中非法证据排除决定的效力。  相似文献   
2.
论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从正当程序的角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牵涉到人的生命、自由、财产等重要权利,是一个非常重大和复杂的问题.为了实现保障人权的诉讼目的,刑事诉讼的各个阶段都应遵守程序的正当性,非经正当的法律程序,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任意剥夺公民的生命、财产和人身自由等合法权利.以程序上的正当性保证实体正义的实现,并确保国家机关正当行使权利,保障诉讼中的人权不受侵犯.本文即从正当法律程序的角度,比较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及其他刑事司法准则的规定,论述我国刑事诉讼各阶段在保障人权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如何对其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3.
刑事错案的预防和补救对于国家的司法公正、对保障个人的权利、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错案一旦发生,司法的威信及至国家的威信都会受到影响,一些人的合法权利受到了侵害.由于人的认识能力的有限性、由于司法工作可能受到各方面的影响、或者由于当事人个人的原因,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要完全不发生错案几乎是不可能的.治理错案关键在于预防,另一方面,如果发生了错案,则应当有相应的补救措施.而正确认定错案,认清错案产生的原因,才能更好地预防和补救错案的发生,保障每个人的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4.
现代刑事司法制度的价值目标实际上是多元与冲突共存,而且呈现出鲜明的层次性。在众多价值目标中,对自由的保障与对秩序的维护,是刑事司法制度最基本的价值目标,其他价值目标都以此为中心或基础展开。刑事司法制度的自由价值目标包含三重含义:通过刑事司法活动惩罚犯罪以保护或扩大社会绝大多数人的自由;刑事司法制度所保护或扩大的自由是法律之下的自由;刑事司法制度为国家刑罚权的实现设定法定程式,以限制国家权力保护个体自由。作为刑事司法制度价值目标的秩序亦有三重含义:维持既定的社会秩序;"修补"已为犯罪所破坏的那部分社会秩序;以程式化的方式规范国家刑罚权运作的秩序。而自由与秩序价值在刑事司法中最直接的体现,则是保障人权与控制犯罪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当下中国,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建设是以公正、高效和权威为基本特征和价值目标的,其渗透于我国司法的各项具体制度之中,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如何建立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充分探讨这一问题,本刊编辑部特邀一批专家对此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得到了一些对此问题素有研究的学者比较积极的回应.为了更好地以学术之力审时度势促进司法改革,本刊编辑部特从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三种角度着眼,以“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为总标题进行专题研究,本着百家争鸣的态度,本刊编辑部对于受邀专家的来稿,只要符合通常的学术规范,不论其所表达的学术观点如何,均一律照登,所以,本专题所有观点均不必然代表本刊编辑部之立场.  相似文献   
6.
庭前会议制度是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改中的重要改革措施。该制度实施近四年来,在实践中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特别是功能定位不明、法律效力模糊、程序设置缺位、律师参与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影响了庭前会议制度作用的发挥。在“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明确庭前会议的功能定位与程度设置,保障辩护律师的参与,是完善庭前会议的重要举措。完善庭前会议制度应与刑事诉讼其他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7.
2007年11月16日,联合国大会负责社会和人道主义事务的第三委员会以99票赞成、52票反对、33票弃权的结果通过题为《暂缓适用死刑》(Moratorium on the use of the death penalty)决议.主要内容包括:(1)对继续适用死刑表示严重关注;(2)呼吁保留死刑的国家尊重死刑犯的权利、向联合国秘书长提供死刑的适用情况、逐步限制死刑之适用和减少适用死刑的罪名、暂停执行死刑以期将来废除死刑;(3)呼吁已经废除死刑的国家不要恢复死刑。  相似文献   
8.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是国际人权宪章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政府已经签署该《公约》,但尚未批准。本文指出该《公约》有不同的中文本,研究了其中比较通行的现代汉语文本,发现了其中的诸多谬误。文章建议中国政府组织各部门和专家研究《公约》的文本问题,建议我国政府确定《公约》中文作准本,以便《公约》的批准和执行。作者还提出了解决《公约》中文本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是国际人权宪章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政府已经签署该<公约>,但尚未批准.本文指出该<公约>有不同的中文本,研究了其中比较通行的现代汉语文本,发现了其中的诸多谬误.文章建议中国政府组织各部门和专家研究<公约>的文本问题,建议我国政府确定<公约>中文作准本,以便<公约>的批准和执行.作者还提出了解决<公约>中文本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2007年11月16日,联合国大会负责社会和人道主义事务的第三委员会以99票赞成、52票反对、33票弃权的结果通过题为<暂缓适用死刑>(Moratorium on the use of the death penalty)决议①,主要内容包括:(1)对继续适用死刑表示严重关注;(2)呼吁保留死刑的国家尊重死刑犯的权利、向联合国秘书长提供死刑的适用情况、逐步限制死刑之适用和减少适用死刑的罪名、暂停执行死刑以期将来废除死刑;(3)呼吁已经废除死刑的国家不要恢复死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