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传统逻辑和汉语语法在内涵和外延等方面构成了错综复杂的对应联系。在妥善处理传统逻辑内部以及传统逻辑和汉语语法之间诸多关系的前提下,通过设定一定的逻辑表述模式和动态流程,可以构建具有一定可信度的汉语语法的逻辑证明系统。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在殷商时代以前,“女”作名词,表示妇人之义;“汝”作名词,表示汝水河之义,两字与代词(rǔ)之关系不可考。从殷商时代开始至西汉,“女”除了作名词外,也可以假借作代词(rǔ);而“汝”除了作名词外,也可以假借作代词(rǔ)。从东汉以后,在记录代词(rǔ)时,一般不再借用“女”(偶有使用)字,“汝”除了作名词外,成了一个专门记录第二人称代词(rǔ)的字。  相似文献   
3.
试论修辞隐喻与认知隐喻的本质区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门学科的建立首先要确定研究对象与范围.认知隐喻的研究还存在着与修辞隐喻界限不清的问题.本文讨论的是修辞隐喻与认知隐喻的本质区别:认知隐喻具有方向性、系统性、凝固性等特征,修辞隐喻不具有这些特征;认知隐喻从根本上说是语义现象,修辞隐喻则是语用现象;认知隐喻是相似性先于隐喻,修辞隐喻则是隐喻先于相似性.  相似文献   
4.
从方言表现看,"来着"(来、着)不仅表完成,也表持续;从近代汉语看,"来"和"来着"一脉相承,都不限于表完成;从句子的情态类型上说,"来着"几乎可以用于所有情态类型的句子当中,因此,我们推测,"来着"可能不表体,而只表时,只表示事情是过去发生的."来着"也不限于表示近过去.  相似文献   
5.
一组单音反义形容词(如“大—小”)往往具有非自主性、非独立性的语义特征,因而对语境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单音反义形容词的上下文语境通过推衍、转换、引申、预设后具有等值性、延展性、添加性的特征,在明确语义方面具有显著的功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