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2篇
  200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先有民歌而后有文人诗。文人诗是在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诗歌在文人手里分化为平民化诗歌和贵族化诗歌。五四白话诗歌是文人民间歌谣基础上对新体诗的尝试,在后来的发展中走向平民化和贵族化两途,交错迭进。平民化与贵族化反映出诗歌形式演变规律性趋势和美学旨趣。平民化诗歌是外视角文本,所采用的是现实话语,语词的意义指向使阐释者能轻松找到构成它们秩序的外在语境,其话语的实际程式与读者的阐释模式在语词意义处契合。贵族化诗歌是内视角文本,由于使用心理语话,将其阐释模式置入诗中以实现其阅读期待。而现代诗歌在体现这一特征时,明显看到政治意识的影响,如平民话语演变为阶级话语。  相似文献   
2.
在曹禺剧作中,蘩漪、陈白露、愫方三位女性是最令人惊心动魄的悲剧形象。命运与苦难构成她们悲剧的背景。她们因遭受的命运、苦难以及采取的反抗方式的殊异而显示出不同的悲剧美。在她们的生命悲剧冲突中存在着不同的主导因素,她们的命运反抗呈现着不同的精神特征。作为三种不同的悲剧类型,她们又有着不同的美感效应。  相似文献   
3.
在曹禺剧作中,蘩漪、陈白露、愫方三位女性是最令人惊心动魄的悲剧形象。命运与苦难构成她们悲剧的背景。她们因遭受的命运、苦难以及采取的反抗方式的殊异而显示出不同的悲剧美。在她们的生命悲剧冲突中存在着不同的主导因素,她们的命运反抗呈现着不同的精神特征。作为三种不同的悲剧类型,她们又有着不同的美感效应。  相似文献   
4.
一、死亡情结与悲剧作品“哀莫大于心死”,表现死亡恐惧、焦虑,描写死亡事件、现象的悲剧文学强烈地震撼着读者的心灵。虽说不是每部悲剧作品都表现了人物的完亡和死亡情绪,也不是描写了死亡的作品都是悲剧,但几乎绝大多数的悲剧都关系着死亡。可以说死亡情结是悲剧文学的灵魂、悲剧正是死亡情结所显现出的张力。有生命方有死亡,无论是以何种方式死亡,死亡总归是生命的大悲剧。“向死而在”,死亡就成了生命的完整,又是对生命本质的一个说明。物理的死也好,精神的死也罢,死总归是最大的哀,最深的哀。不能想象如果剔除了死亡情结还…  相似文献   
5.
<正> 千千万万从乡村社会走出的人们在都市千篇一律的水泥与钢筋构件中找到了一方栖居之地.往日在耳畔悠然起伏的鸡鸣犬吠之声让车流与卡拉OK的交响代替了.也许很难从大街上纷乱的带有狐步舞和迪斯科韵味的脚步中分辨出他们来,但是,如果你有幸倾听他们的心声,那心房跳动的节奏,窥视那不轻易示人的内心世界的一角,你会发现,都市风景并未能赚得他们忘乎所以的洒脱,使之心醉神迷地加入都市绅士的行列;那来自遥远土地的神秘而亲切的呼唤时时在他们心际盘桓,站在窗口发楞,思绪便追逐着晨风回到了他们的故乡.那份执拗的乡愁多少会让你感到些许不快甚至不屑.我之所以说“你”而不用“我们”,是因为我也在“他们”之中.当我读到张宇连袂的两个中篇《乡村情感》和《城市逍遥》时,以往那些零星的感受藉着它们迅速凝聚而酿成一次感情的风暴,那田野的风带着温存带着亲情也带着幽怨从我心头又一阵阵吹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