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以其出现了许多新兴的语言现象,在汉语发展史上占有前承上古、后启中古的重要地位.其间副词“初”、“定”、“脱”的运用,比较典型地反映了中古汉语的特色.一、初  相似文献   
2.
《百喻经》中若干语法问题的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百喻经》,全名《百句譬喻经》,是印度大乘法师僧加斯那抄集小乘《修多罗藏》十二部经书里的寓言编纂而成的。目的是以故事为喻,向初学的佛教徒说法。《百喻经》原为梵文,齐武帝永明十年(492)僧加斯那的弟子求那毗地客居南朝京都建康时将它译成汉语。《百喻经》译文的语言朴素简洁,接近口语;采用偶音节拍,一般四字一句,结构风格极为整齐;是研究中古初期汉语发展的一份有价值的资料。本文拟对《百喻经》中的几个语法问题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
试论中古语法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东汉至隋是汉语史上的中古时期 ,近年来中古汉语的研究开始受到重视。中古语法在继承上古语法的同时 ,词法与句法中均有较为显著的淘汰与新生。这些变化构成了中古语法的重要内容 ,并为近代汉语语法的进一步演变奠定了基础 ,唐宋时期许多流行的语法现象均萌芽发展于中古。中古语法体现了新旧语法形式的交替 ,起着前承上古后启近代的作用 ,在汉语语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本文借助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简称CSSCI),对语言学领域的学者和机构的发文和被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从中可以看出:(1)我国语言学领域较有学术影响的学者有哪些;(2)哪些学术机构的学术水平较高.本文还对一些学者和机构何以产生重要学术影响的原因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5.
略论《三国演义》的语言面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演义的开山之作。从语言面貌上看,汉魏以后口语中新生的词汇现象与语法现象,都在书中有面广量大的反映,因此奠定了全书的古白话基础。为了营造历史气氛,全书中也出现了一些文言成分,是作者人为地“文言化”的结果。我们可以利用汉语史的研究成果区分这些古白话因素与文言因素。《三国演义》的这种以古白话为基础搀杂部分文言成分的语言形式,受到后出演义体历史小说的仿用,形成历史演义体语言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使动用法是古代汉语中的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它指的是某些词用於宾语之前,可以使得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产生某一种行为,或者具有一种性质状态,或者成为某一种事物。古代汉语中,动词、形容词与名词等都可以用如使动。 动词、形容词与名词用如使动以后,就具备了及物动词的性质,都可以带有宾语。使动用法的动词与宾语之间多数是一对一的的关系,即一个动词带有一个宾语。例如:  相似文献   
7.
柳士镇 《中州学刊》2002,(2):101-102
《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是我国首次制定的现代汉语词汇规范 ,对我国的语言文字工作及人民群众的书面交际具有重要意义。但其中有些问题值得商讨 ,如 :应将现有 36 2非推荐词形再作区别处理 ,并用“指导性”或“引导性”替代“推荐性”。作为发布的文件 ,特别是以语言文字为内容的文件 ,文字表述上也更应做到严谨、周到、稳妥  相似文献   
8.
《颜氏家训》对前人的名、字与小名多有批评,有的切中要害,如翁归、翁宠,命名时确实考虑不周;有的将名与小名混为一谈,如虮虱之与犬子、狗子、驴驹、豚子,未能注意各自的产生背景与特点;有的认为字面不够吉利,如孟少孤、许思妣,忽视二人取字时纪念父母的心意。令人产生不同认识的主要原因在于评价标准的不同:颜之推遵循儒家规范,站在士族阶层立场,批评有悖于自己观念的命名取字现象;以现今标准看,这些批评意见,不少依然具有借鉴意义,有的则显得不切实际,需要我们分析对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