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心灵与意识问题是传统哲学的核心议题,而与意识问题紧密相关的,则非“认知”莫属.因此,从认知角度切入探究信息传播机制成为主流,意识表征、认知语境以及隐、转喻思维三个方面则成为探讨认知传播学的哲学基础.首先,意识的表征在空间上具有全局分布性;其次,认知语境的建构离不开大脑认知图式与知识的激活,并在这一过程中体现出一种隐、转喻的思维方式;最后,认知传播区别于以往传播学的5W经典模式,重点探索的是传播过程中思维如何得以被理解,这一过程需经历模式搭建、图式激发、选择记忆、行为形成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2015年,"互联网+"作为国家战略的到来改变着整个媒介生态环境,也重构着传统的广播、电视行业,而这种资源的融合也必将给传统的广播与电视媒体带来新的革命与转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传统广电媒体要一味盲目的与互联网建立联系,而是应该在与互联网互动的基础上,主动突出自身优势,提高传播效能。针对互联网时代的传播特征,本文阐释了广电媒体融合创新的六大核心理念;并且利用创新动力模型理论,对传统广电媒体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提出了两大系统、五个方向上的转型及创新要求。以2015年广电媒体的融合实践为例,我们可以看出未来广电媒体转型的关键,在于"移动、互动和主动",从而建构出传统广电媒体徜徉互联网时代的融合创新模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