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9篇
综合类   6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哲学的“阿基米德点”──兼谈《哲学就是人学驳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宝林同志在《哲学就是人学驳论》一文中,不同意“哲学就是人学”和“哲学的当代形态就是人学”这两种观点①。读了《驳论》,笔者很受启发,特别是该文对马克思关于人及其本质的探索和研究历程的分析(从“人自身”规定人及其本质,到用理想化的劳动规定人及其本质,再到用社会关系的总和规定人及其本质),比较符合马克思思想进程的实际。笔者认为,主张“哲学就是人学”,并不意味着丢掉哲学原本的反思性而将其等同于其他研究人的学科,只不过是表明,哲学研究归根到底是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哲学的当代形态就是人学”更清楚地表明了…  相似文献   
2.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真理观是关系到人的认识———实践活动的整体性范畴,不仅具有认识活动的意义,而且具有实践活动的意义。真理的规定性与其检验标准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问题。在真理规定性上,如果把它仅仅视为认识问题,而与实践活动无关就不能与古典真理观划清界限。真理问题与价值问题有着天然的联系。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规定性内在地具有价值性,在这个意义上说,真理是认识主体基于一定的需要,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是科学性与价值性的有机统一。真理的检验标准是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明确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但对它的理解却不尽一致。笔者认为,应在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前提下,既不能把实践标准外在化,也不能把它简单化,而要把它系统化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把自己创立的新哲学称为"新唯物主义".它是人类哲学的伟大变革,但又没有离开人类哲学思想的根基.在这一根基上,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是马克思唯物主义的主题.这一主题构成了马克思创立新唯物主义的"阿基米德点",既集中体现了马克思对一切旧哲学的根本超越,也凸显了马克思哲学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汤文曙 《学术界》2004,(2):177-181
深刻而科学揭示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是唯物史观在人类思想上实现伟大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从马克思的思想进程上考察 ,这一变革是 1 844年思想发展的积淀 ,而作为唯物史观雏形的《1 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突出地显现出来。《手稿》研究社会发展的主体视角的有两个突出表现 ,其一是异化劳动理论 ,其二是对共产主义的最初阐述。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对解放后我国经济发展诸问题的探索夏德信,汤文曙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如何全面地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崭新课题提了出来。毛泽东认为:“在社会主义建设上,我们还有很大的盲目性。社会主义经济,对于我们来说,还有许多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6.
房玫  汤文曙 《江淮论坛》2000,1(3):52-57
在急剧变动的社会现实中,作为实践主体的人及其价值问题,越来越具有重要的意义。实践已经提出价值论在社会历史中的地位问题,本文试图以价值观为理论视角,透视各种不同的社会历史观,作为对实践提出问题的回答。一价值观的内容比较宽泛,从价值观透视社会历史观,有必要对透视的视角作一些说明。价值哲学的首要问题是探究一切价值由之发展的基础是什么,以及一切价值判断的合理性依据何在的问题。如果说,一般哲学首先研究的是“存在”,那么价值哲学则是以“应该存在”、“应该有”为首要内容,并为“世界应该是什么”提供世界观的基础,目的在于为…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人学理论的思想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问题是哲学研究既永恒又常新的问题。马克思对人的问题研究的卓越之处在于,把对人的研究与对社会的研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在经济学的研究中完成了对黑格尔人学理论和费尔巴哈人学理论的超越,实现了人学理论的根本变革。  相似文献   
8.
人的认识是极其复杂的运动过程。任何一个人或一代人的知识构成也都是复杂的。其中接受前人传授的知识,一般说来是不遵循“实践——认识”的秩序的,这是显而易见的。否则,势必把人们引向永远从头开始,永远停留在原始人开始的阶段,而不能沿着人类创造的文明大道继续前进。仅此就表明,对人类的认识基础问题,不能只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单向性的简单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当人们论及哲学发展变化问题时,常常要引用恩格斯的一句名言:“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①以证明自然科学的发展对哲学发展的意义。然而,究竟应怎样来理解恩格斯的这一句名言?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否也会随着现代自然科学的划时代的发现而改变自己的形式?如果要改变,那么这种改变又应如何理解?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在哲学界未必一致,很有必要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的《实践论》紧紧抓住主观和客观这一认识过程中的基本矛盾,以认识论与唯物主观高度统一为理论前提和逻辑起点,展开地论述了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这一结构的逻辑起点明确.逻辑中介新颖,逻辑终点科学,从而不仅在理论观点上有诸多的发展和创新,而且以其独有的逻辑特色,显示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不同于旧哲学认识论的根本之点。认真解读《实践论》的逻辑结构.有助于对它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