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6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两宋广东区域经济及其变化汪廷奎两宋广东区域经济的特点是:北宋各区域的经济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南宋各区域的经济此长彼消的变化很大,一部分地区发展,另一部分地区衰落,并形成由原来北部领先转化为南部(主要是沿海)占优势、北部趋于落后的格局。一、北宋初年的状...  相似文献   
2.
<正> 今中华书局版廿四史《陈书》卷—中有广州刺史萧勃派人向陈霸先说的一段话:“侯景骁雄,天下无敌……君以区区之众,将何所之?如闻岭外王侯又皆鼎沸,河东、桂阳相次屠戮,邵陵、开建亲寻干戈,李迁仕托身当阳,便夺马仗,以君疏外,讵可暗投?未若且住始兴……。”传话的时间是在太清三年(549年)冬。“河东”至“当阳”共是5个地名,但在文中均是用以代人。河东是梁河东王萧誉,桂阳是桂阳王萧慥,邵陵是邵陵王萧纶,开建应是萧氏的一位侯爵,在有关古籍中尚未查到,当阳也应是萧梁的一位王侯,但查无当阳王或公、侯。  相似文献   
3.
“世间为文者众矣,是非不分,然否不定,桓君山论之,可谓得实矣。论文以察实,则君山汉之贤人也。”这段话是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对桓谭的评价。确如王充所说,桓谭是两汉之际的一位“贤人”。他好音律,善鼓琴,博学多通;在哲学上,主唯物主义的形神说;在天文学上,主进步的浑天说;在政治上,主王霸道杂之的兴治之道。对  相似文献   
4.
包世臣是我国十九世纪上半期一位提倡改革的思想家。包世臣(公元一七七五年至一八五五年),字慎伯,号倦翁,安徽泾县人。他生活在清乾隆、嘉庆、道光、咸丰时期,经历过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革命。他目击时艰,关心国计民生,以经世致用为治学目标,怀抱“经济大略”,力图有所革新。但他的一生却坎坷不得志,三十四  相似文献   
5.
《新论》中西东汉之际著名思想家桓谭的代表作。该书写成于汉光武时代。其内容十分丰富,广泛地涉及到哲学、政治、经济等领域。《新论》的学术价值,尤其是哲学上的反谶纬思想和朴素的唯物主义形神论,向被学术界称道,对当时及后世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可惜该书于宋以后亡佚,只有其篇目仍被完整地保存在唐章怀太子的《后汉书·桓谭传》注中。  相似文献   
6.
《学术论坛》1981年第五期发表了谭绍鹏同志《赤壁之战,无需置疑》一文,此文是与尹韵公同志《赤壁之战辨》一文进行商榷。谭文论证了赤壁之战是大战、曹军是大败,不同意尹文断言此战是小战、曹军是小败的观点。我也是不同意尹文的。因为谭文对尹文中的若干论据置而未驳,故现将谭文未驳的几个尹文论据也略辨一辨。  相似文献   
7.
东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十月,爆发了孙恩、卢循领导的农民起义。孙恩被晋将刘裕(即后来的宋武帝)击败投海而死后,卢循成了主要的领导者。卢循字子先,小字元龙。《资治通鉴》说他“神采清秀,雅有才艺”。《晋书》本传说他两眼有神,“善草隶弈棋之艺”。两晋时期最重门阀。卢循的祖辈原是河北大士族,因渡江较迟,在南方被其它世族轻视,所以卢循跟寒门地主反较一致,并与寒门地主孙恩的妹妹结了婚,参加了起义军,后又被推为领袖。卢循复为刘裕击败,乃于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年)八月,带残兵  相似文献   
8.
清初顾、黄、王诸大思想家,主“经世致用”之学,后因康、雍、乾三朝施行民族压迫,思想界沉默销声,学者溺于考据。但随着社会矛盾的增长,学术风气渐变。道、咸之前,龚、魏之先,于嘉庆之初,首倡重大改革之端者,以包世臣为第一人。包世臣于少年时深受顾炎武思想影响,有志于“研兵农之所宜,通王伯(霸)之所  相似文献   
9.
金世宗是我国古代一位十分重人才的帝王。他深知欲达长治久安之目的,必须重视人才,使用人才。因此,他不仅对人才的重要性有充分认识,而且在培养、使用人才诸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于实践中取得积极效果,作出了一定贡献。兹略述其重人才之认识与实践于下。  相似文献   
10.
桓谭,字君山,沛国相(今安徽省淮北市相山)人,其生卒年月尚无确考。他是两汉之际的著名思想家。据《后汉书·桓谭传》记载,其父在汉成帝时为太乐令,谭因父之故被任为郎。在哀帝和平帝时,“位不过郎”。王莽时为掌乐大夫。更始帝立,谭被“召拜太中大夫”。光武帝时,曾“拜议郎、给事中”,因极力反对当时盛行的谶纬之学,触怒了光武帝,被贬谪为六安郡丞。在由洛阳去六安对,“意忽忽不乐,道病卒”。死时年七十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