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老舍话剧的文化学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开寿 《文史哲》2001,16(1):49-54
对老舍剧作的文化学意义的考察较为薄弱。在老舍的抗战剧作中 ,政治与文化相沟连 ,把笔触探入民族文化的深层结构 ,把民族痼疾放到抗日战争这个民族存亡的紧急关头加以暴露 ,大大增强了批判的深度和力度。老舍解放后的大部分剧作 ,更多地从政治角度去思考 ,文化意识相对薄弱。《茶馆》实现了政治意识与文化意识水乳交融的溶合 ,它把“埋葬三个旧时代”的政治主题同“改造国民性”的文化主题交织在短短的三幕戏里 ,体现了政治意识和文化意识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2.
科教兴国战略,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其科学内涵包括战略地位、战略目标、战略思想、战略方针、战略保证等几个基本方面。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由科技和教育的内在作用所决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国际社会对科学和教育事业的重视为科教兴国战略提供了重要的借鉴。科教兴国,重在落实。  相似文献   
3.
现代远程教育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安徽省实施现代远程教育的几个突破口包括:学历教育、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教师资格证书课程辅导、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等。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话剧史上,宣传教育剧是居于主流地位的,气势最盛,影响最广。在中国近现代特定历史背景下,剧作家们自觉地逼近现实,摹写现实,为现实社会服务。话剧创作的这种思维定势对于老舍这样生于忧患、肩负使命的作家来说,自然不会例外。老舍常常把自己的剧作定性为“宣传剧”,建国后更加明确地认为:“话剧是教育群众的最有力的武器。”以前的研究者大都据此来充分肯定老舍剧作的社会效应和政治影响,指出它的现实政治意义,这当然是正确和必要的。但是,也应当看到,老舍对话剧功能  相似文献   
5.
老舍话剧不仅具有深刻的现实政治意义、醇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同时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幽默是特殊标记,自然和空灵是老舍执意追求的审美境界。老舍话剧的美学特征是经过作家主体的生气灌注,浸透着作家毕生的人生和艺术追求的“心灵的音乐”。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比较的角度考察老舍与同时代几位中国作家的关系.鲁迅深沉的忧患意识和韧性战斗精神对老舍的人格构成有潜在影响,并随着时代的推移逐步深化和强化.老舍作品继承和弘扬了鲁迅“改造国民性”的思想主题,并在审美追求上趋于同一.老舍与文研会几位代表作家有着精神和情感的共鸣.茅盾和老舍的共同追求表现在:以不同的风姿丰富了20世纪都市文学的广阔天地,创造了堪称“中国现代史诗”的宏篇巨著.老舍与许地山的宗教意识有着某种契合,其作品与冰心的儿童文学精髓相接近.  相似文献   
7.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对“减轻学生过重负担问题”都很重视,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明确要求。江泽民同志继承和发展了党的第一、二代领导核心对“减负”问题的重要论述,他的论述,对当今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我们要采取多种措施,以创新的精神切实解决中小学课业负担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中,要坚持用邓小平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加强对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邓小平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基本内核包括:"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本质是统一的;要用中国的历史教育青年。学习邓小平爱国主义教育思想,要结合学习贯彻胡锦涛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行动践行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9.
文章论述了社会主义教育市场的内涵、形成原因和基本特征。我国教育市场主要是指高等教育市场,包括生源市场、职业市场、科技信息市场、商品经济市场等。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市场是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教育市场国际化和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产物。我国教育市场还只是雏形,明显具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国际数字化浪潮引发了国际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带来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以及教育内容和评价制度的变革;教育信息化能够促进终身教育体系构建;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和谋划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出“数字安徽”背景下安徽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建议和安徽教育信息化实施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