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千姿百态、浩如烟海的民间故事中,要数梁祝故事最感人、最富于美学启示了。每次读原始资料、欣赏过越剧或交响乐《梁山伯与祝英台》之后,总不禁令人久久深思,想到爱情悲剧以外的许多美学史、教育史、文化史和一些人生哲理问题。它决不止于一般婚姻上的殉情和反封建而已。它使人思考着尊重人权、开启民智、男女平等等许多社会重大问题。这  相似文献   
2.
鹿属于哺乳纲反刍偶蹄类鹿科动物。因其有珍贵的药用价值和工业用途,也一向被认为是“特种经济动物”而受到重视。“鹿茸角”被视为“关东三宝”之一,闻名中外。关于这种具有奇特效用而又极为普通的动物,自古便在人们心目中形成一整套的民俗信仰:峥蝾的鹿角被看作斗争、繁荣、胜利的象征;鹿骨被用来占卜吉凶,测定人们的命运;鹿皮被用来作皮币礼品,与黄金等价;萨满教里的巫师戴鹿角帽执行神职,跳鹿神  相似文献   
3.
人类历史不外是两种斗争的历史,一种是人和自然的斗争史,一种是人和社会(人际关系)的斗争史。适应这人和自然、社会的斗争,人类又产生了两种哲学思想、两种世界观:一种是唯物主义,一种是唯心主义。现在我们都相信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按着唯物主义原则发展,承认人的主观能动作用,都懂得客观世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是历史上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包括唯灵主义观念和神学思想确实在人类文明史上建立了一定的功能,有的一直到现在还不肯退出历史舞台。从近年东北萨满文化的发掘成果看,也充分证实了原始宗教在人类文明史和学术研究上的重要价值。下面拟从四个方面阐述这一问题,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4.
一、争议的始末 1987年5月,我以《萨满教与伊玛堪》一文,参加了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在同江市召开的学术会议.我的目的是以我论文中的观点,到这次会上做一次学术调查和请教.因为从学术研究角度,我发现了赫哲族"伊玛堪"这种文学形式和萨满教文化关系太密切了,无论其文学形象、描写内容、情节结构、幻想特点,都是萨满教文化的表现形态;而最后发现竟连"伊玛堪"(imakan)这个词也是来自萨满教的"伊尔木汗"(ilmhan)  相似文献   
5.
关东山,三宗宝:人参、貂皮、靰鞡草。——东北民谣人参作为三宝之一,是吉林省长白山区特有的名贵药材。几百年来,它在国内、国际市场上一直是很享盛名的。据说人参有“轻身延年”之功,吃了可以“长生不老”,并且它生长在深山密林,极为难找。对于这样视为珍宝的特殊植物,在东北民间广泛地流传着优美的传说。这些传说是十分诱人的。春节前,我和中文系七位同学参加了省民间文学工作队,到长白山脚下号称“人参王国”  相似文献   
6.
钟敬文教授以一生精神致力于中国民俗文化事业,建立了民俗文化学理论体系,培养了一支根基深厚的民俗文化学队伍,为弘扬祖国民族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相似文献   
7.
白山黑水间,盛产紫貂。东北自古以来就有关于貂的信仰、捕貂、贡貂和服貂的历史。从远古起,所谓“挹娄貂”、“索伦貂”就被选作进贡的方物。向以“燠于狐貂”著称于世,而貂裘也久享“皮裘之首”的盛誉,故“貂皮”为“关东三宝”之一。《后汉书》及《三国志》皆记载“挹娄出好貂”。《普书·东夷传》曰:夫余国出善马及貂?,贡貂皮。《呼兰府志》公元前三世纪前,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效胡服,仿学北方少数民族冠带,“以金珰饰首,前插貂尾为贵职。秦灭赵,以其君冠赐近臣。”汉因之,皇帝侍卫亦用貂尾为饰,有著名的  相似文献   
8.
9.
以吉林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员富育光先生为首的一支萨满教调查研究小组 ,已经深入满族及北方各少数民族地区 ,沿黑龙江、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及松辽平原 ,持续采风二、三十年。先后录制了一系列萨满教文献记录片 ,出版了一套颇有名气的《萨满教研究丛书》。其中有《满族萨满教研究》、《萨满教神话》、《萨满教女神》 ,还有待出版的口碑文学满族史诗《乌布西奔妈妈》、长篇说部《两世罕王传》和富育光早期整理出版的满族民间故事集《七彩神火》 ,为北方原始文化、满族文化和萨满教学研究 ,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为国内外民族学家、宗教学家所瞩目 ,…  相似文献   
10.
赵纪彬先生于1982年2月17日逝世于北京,享年77岁。没有隆重的追悼仪式,报上没有介绍他的生平业绩,更没有纪念文章。对于这位21岁入党的革命老战士,对于这位在学术上造诣很深的马克思主义者、著名的中国哲学史专家,他身后的冷况,使我的悲痛更深了,同时感到压抑。我觉得,对于自己素所景仰的老师应当写篇文章,以破沉寂。可是,临到动笔,却又受到政治和学术这个老问题的困扰,深感对这位曾卷入当年那场批孔闹剧因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