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3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社会转型期,中国传统社会以仁爱为核心道德共识的思想在当代社会陷入困境.道德共识根源于特定社会的生产方式,产生于现实的交往实践中,是实现人自身需要的产物.应建设利益协调机制、核心价值引领机制和法律保障机制,促进社会道德共识的重构.  相似文献   
2.
《孙子》是我国古代的兵学圣典,它揭示了诸多战争的客观规律,不仅具有深邃的军事思想,而且还阐发出丰富的人文思想。通过对孙子就战争冲突中人的生命、战争环境中人的地位、战略原则中人的价值以及战争进程中人的作用等问题的深刻认识之探讨,可以揭示出孙子以人为本的军事思想。  相似文献   
3.
两汉时期,随着儒家经学的发展,在以经治国的影响下,汉代士人和官僚不断晓习儒经,由此开创了汉代官僚集团及汉代政治文化经学化的格局。这对实施经学意识形态的政治、法律实践创造了条件。在经学的侵润和熏陶下,汉代官僚的经学刑德观也不断渗透到汉代政治与法律体系之中,推动了汉代法律道德化,道德法律化以及法律经学化。它使儒家经学刑德观成为封建法律的灵魂,对汉代及其后世的立法、司法和狱政等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现代化归根到底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既是个体行为,也受国家的影响。中国式现代化的诸多特征对现代人提出了挑战,表现在更快的社会流动、全方位的能力素养、社会包容、风险应对能力、坚定正确的价值观。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人的能力的阐释,结合心理学中认知-态度-行动理论,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现代人的能力模型,即认知力-判断力-执行力的能力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国家引导现代人的成长路径。  相似文献   
5.
6.
西汉时期著名的盐铁会议上,以贤良文学为代表的儒家同以桑弘羊为代表的法家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双方争辩的焦点除在经济政策上的不同外,还体现在治理国家手段上是"德"治还是"刑"治之争.双方政治观点分歧的根源在于贤良文学以儒家思想为指导,代表民间商贾、地方豪强的利益;而桑弘羊以法家思想为依归,代表集权国家的利益.盐铁会议中的"刑德"之争可以说是整个汉代中后期社会政治批判的滥觞,反映出整个社会政治思潮的内在发展理念与趋向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汪荣  荣霞 《兰州学刊》2010,(6):205-208
汉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妇女地位变化的重要时期。由于多种社会因素的综合影响,汉代妇女地位前后呈现出由高渐低的变化趋势,并由此对我国近两千年封建社会的社会生活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从汉代的婚姻关系角度入手,对汉代妇女地位的变化及其形成原因作了深入、全面的探析。  相似文献   
8.
晚清新政是晚清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巨的一次变革,其经济政策及法制措施在清末新政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晚清政府决策过程的失误、自身政权性质的局限以及经济政策及法制措施内容本身的缺陷,最终使新政走向失败。但不可否认,这次经济变革对中国近代化运动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通过对人的本质问题的再研究 ,认为劳动是人的类本质 ;社会性是人的个体本质 ;类本质和个体本质的辩证统一 ,就是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