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厉娜  满永 《社会科学论坛》2005,(22):144-146
本文以厉家寨乡村调查为讨论的切入点,反思了当下党史与国史研究中存在的困境.文章认为,研究视域的局限是困扰党史与国史研究走向学术化的瓶颈,只有在综合多学科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推动研究者问题意识的转型,党史与国史研究才能迎来更为灿烂的明天.  相似文献   
2.
劳动竞赛是1950年代工厂劳动生活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竞赛的目的不只局限于发展生产,还内含对工人外在身体(肉体)的政治规训。同时为了保障外在身体规训的实现,政治还走出劳动场域,力图在业余文化生活中实现对内在身体(精神)的塑造。经过这样一个由外而内的过程,一个完整意义上的政治化身体开始浮现。而身体政治化的实现,也潜在地改变了工人的日常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1950年代初的皖西北乡村社会为背景,考察了镇压反革命运动对乡村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通过对镇压反革命运动在乡村社会的兴起、具体政策在乡村社会实践过程的系统梳理,文章认为,反革命这一概念本身的创设及其在乡村社会的弥散,使得乡村逐步迈向了一种政治主导生活的社会状态,而政治社会[1]也开始在乡村初见雏形。  相似文献   
4.
厉娜  满永 《社会科学论坛》2005,(11):144-146
本文以厉家寨乡村调查为讨论的切入点,反思了当下党史与国史研究中存在的困境。文章认为,研究视域的局限是困扰党史与国史研究走向学术化的瓶颈, 只有在综合多学科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推动研究者问题意识的转型,党史与国史研究才能迎来更为灿烂的明天。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1950年代乡村集体化为背景,详细探讨了集体化给乡村社会民众生活带来的改变。由于集体化在其推行过程中带有着浓厚的政治色彩,最终导致了乡村社会的政治化。在此基础上,民众生活也日益体现出政治化的特征,以致革命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内嵌入民众生活的日常世界。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2011年12月在广州召开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为中心,结合与会学者的关切,呈现了目前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科定位与学科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研究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文章认为,重读经典与直面现实,应该成为今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