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5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传统电影而言,"真实性"是重要的美学范畴,电影的发生与发展表明,构成传统电影美学基础的真实性概念具有多重内涵,但数字技术带来的电影影像特性和叙事策略变化,使得电影的真实性遭到质疑.当前数字电影创作弊端的根源在于将工具理性目的化和价值化,而数字技术本身从创作动机、原则和艺术表现力来看,都并不意味着电影真实性的消解,在充分的主体性创造下反而能够展现更加丰富的艺术真实性.  相似文献   
2.
通常存在于阅读活动中的“误读”现象,在比较文学和比较文化研究领域中指的是在跨文化交流中人们对他者文化的或积极或消极的变异性理解。接受者的主观动机、文化交往的客观条件以及不同文化的差异性是导致误读产生的主要原因。对误读的研究和关注是当代意识的产物,反映出对文化差异性的重视。误读的创造性意义在于,它往往是对被理解的文化主体的一种丰富和扩展,也是打破不同文化间无联系状态、导致认同和理解并产生新的文化内容的契机。  相似文献   
3.
潘皓 《学术论坛》2005,(9):164-167
清华学校具有典型的文化接触地带特征。其倡办既体现了中国现代化愿望和西方话语之间的冲突与耦合,也反映出在中国现代进程中文化选择的复杂取向;其文化现实既包含对异质文化的真切体认,也表现出文化冲突和倾斜的状况。接触地带的特征对清华学生的文化心理具有深刻影响,形成其开阔的文化视域和比较性思维特征、自我否定与防御自卫交织的复杂心理以及具有双重疏离感同时也不乏积极效应的边缘性文化人格。  相似文献   
4.
分处不同时代与文化背景之下的鲁迅与米兰·昆德拉,在观照世界时都同样表现出一种“清醒”的认识特征,而这种同样深刻的清醒,在他们的作品中又表现为不同的关注层面和迥异的价值取向,从而最终形成他们各自的精神特征:痛苦和茫然;这种精神特征与他们各自的人格边际性也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股票指数期货作为衍生金融工具的主要品种之一,在化解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适时开设股票指数期货交易,可以为广大投资者提供有效的避险工具,吸引更多的长线投资者,同时,对促进我国股票市场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美丽的月夜     
晚上,天上的星星陪伴着月亮姑娘。在晴空万里的天上,一颗颗明亮的小星星在向我眨着眼睛,好像对我说:“你在想什么呢?赶快睡觉吧!”假如,我也是一颗小星星,我会发出明亮的光,照亮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在神奇美妙的星空世界里,展示我优美的身姿。我要加入星星的队伍,在它们中间,做一  相似文献   
7.
新格律诗倡导诗歌格律,对新诗的发展具有规范意义,但也存在着对诗歌音乐性理解狭隘的不足;同时,新格律诗体现着中西文学和文化传统的影响与融合,其理论思维兼具东西诗论特色,格律形式受惠于中英格律诗歌传统;新格律诗所体现的艺术精神,既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特质,也深受英美近现代艺术思潮的影响,同时也是中国现代诗人精神结构的外化。  相似文献   
8.
阴阳是从古至今中国人极为普遍的一种思维观念,它散布在传统文化的诸多层面,是形成中国文化独特风貌的重要元素之一。文化,就其广义而言可分为表里二层,其表是可见可闻的文化形态,其里则是无形的价值观念系统。而在任何一种文化的表里形态之下,往往还有一个更为深在、也更为隐蔽的特定的体验世界和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制约着文化的表象与精神特征。从这三者的关系而言,这种特定的思维方式(或称思维结构)往往具有一种逻辑起点的意义。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阴阳"就是这样一种起点式的、独特而深在的思维结构。它从一种原始朴素的思…  相似文献   
9.
课堂问题行为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是经常存在的,就学生方面来说表现为心理方面的问题行为、一般的违纪行为和偶发事件,就教师方面来说表现为教学行为不当、人格形象不当、自我认知与评价不当,就课堂活动本身来说表现为课堂活动的泛滥化、形式化、虚假化。这些问题行为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教师的有效教学和学生的有效学习。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主要来自学生自身,但也与教师的课堂教学与管理不当以及各方面的环境因素有关。而要矫正这些课堂问题行为,课堂监控策略、教学组织策略、巧妙处理策略、自我矫正策略等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矫正策略。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超越简单的价值判断,对闻一多曾经提出的“文化的国家主义”这一思想现象进行重新读解和审视。“文化”的立场反映出闻一多作为一类知识分子典型的精神特殊性,而他对“国家主义”思潮的接受与看取则折射出时代背景加诸于那一代知识群体在生存处境和价值取向上的某种本质共性。在“文化”与“国家”的关系中,前者的人属性与后者的本质性所构成的精神紧张最终决定着像闻一多这样的知识分子的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