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4篇
  201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先秦时期,语言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荀子也不是语言学家。不过,他具有进步的唯物的观点。在讨论哲学思想问题时,谈到有关语言的问题,如关于语言的本质、语言与思维、语言的发展等基本语言学理论方面,他的一些看法,即使今天看来,也还是很精辟的。另外,荀子的一生活动范围很广,走遍了当时各国,曾经南到楚国,北到燕国,燕楚相去不下三千里;又曾东到齐鲁,西至秦陇,齐、秦相距也约三千里。荀子虽是赵国人,在齐楚两国居住较久,由于社会实践,使他对汉语的各地语言具有丰富的知识。因此,本文是想谈谈荀子在语言学方面的一些卓越的、科学的思想认识。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开始上“中国语言学史”课。当时,复旦大学中文系设有“语言专门化”,我们感到学习“语言专门化”的同学,理应对中国古代语言研究的历史有所了解,教研组要我开课,这样我就努力备课,开始上“中国语言学”课了。  相似文献   
3.
自从毛主席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发表后,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特别是自去年整风、反右以来直到目前还在继续进行的反保守、反浪费运动以及广大的知识分子和干部的普遍制订红专规划,全国出现了社会主义生产大跃进和科学文化大跃进的新局面,这篇具有历史意义的著作的理论威力,更为人们所深切体会,两类矛盾问题更加普遍引起广大干部和哲学与社会科学界的兴趣,从而要求进一步的深入学习和研究。为此,本刊与上海哲学学会特于2月22日邀请上海市哲学与社会科学界及业务部门和党群机关的工作干部五十余人举行座谈。这次座谈触及到哲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语言学以及其他许多方面的问题,其中有精辟的见解,也有尚可商榷的意见,但总起来说,是提出了问题,为今后进一步的专题讨论提供了线索。会议详情,本刊第三期已有报道,兹再将全部记录发表,以飨读者。记录在付排前均送经发言者亲自对文字或论点作了修改订正。  相似文献   
4.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語言。但是,語言是什么?語言的本貭是什么?馬克思主义語言学与資产阶级語言学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回答。而只有馬克思主义語言学,才能对語言本质問題提出唯一的科学的认識。一资产阶级语言学关于語言本质问题的种种錯誤看法資产阶級語言学对于語言的本质问题,有过种种錯誤的看法,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把語言看成自然現象。語言学中自然主义学派的施来赫尔和繆勒,他們从自然主义的观点来看語言的本貭,他們把語言看成一种自然界的物体,认为語言沒有历史的发展只有自然的增长。如:“……語言,或任何其他自然界的产物,严格地說,沒有历史,而只有增长。又认为  相似文献   
5.
贯通古今,蔚为大观——读《中国修辞学通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修辞问题,中国历代学者都很重视,而且还有不少关于修辞问题的精辟论述。如果从孔子的修辞论算起,中国修辞学的发展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完全可以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时代开始的西方修辞学相比肩。因此,系统地研究并总结中国两千多年修辞学发展的成就得失而为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发展提供借鉴,就显得十分必要和具有学术价值,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学术事业。新加坡学者郑子瑜教授和复旦大学宗廷虎教授,都是海内外著名的修辞学史家,前此各有多部著作问世,在学术界享誉甚高。这一套由郑、宗二位主编、陈光磊教授任副主编的五卷本《中国修辞学通史…  相似文献   
6.
中国语言学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研究汉语的历史很悠久,研究成果也很丰富,是祖国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早期出版的语言学史专著有胡朴安的《中国文字学史》和《中国训诂学史》,张世禄著的《中国音韵学史》等。建国后,岑麒祥著有《语言学史概要》,王力著有《中国语言学史》。《中国语文》杂志从1956年开始,先后发表了多篇“中国语言学史话”的文章。国内各种文科学报上,也零星发表了一些评价我国语言学家、语言学著作的文章。这些成果对中国语言学史的进一步研究、讨论,都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語言研究,可以说是从汉代开始的。在汉代以前,虽然有些学者也談到語言,但是沒有写成专書。直到汉代,在汉语研究方面,作出了輝煌的成績。“尔雅”和“方言”就是汉代語言研究方面两部极其重要的作品。历代学者对“尔雅”和“方言”进行过討論和研究。至今,也还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問题,例如二書的作者問題,就是一个至今尚未很好解决的問題。我个人的意見是,关于“方言”的作者,在沒有得到有力的新証可以証明不是揚雄以前,暫且放在揚雄名下;至于“尔雅”的作者,本文暫不討論。我們只要知道“尔雅”成書确在“方言”之前就行了。本文的目的是想就“方言”与“尔雅”的关系进行研究。“尔雅”采用郝懿行“尔雅义疏”本,“方言”是采用周祖謨吳曉鈴校編的“方言校箋及通檢”本。在取材方面:尔雅取材于釋詁上、釋詁下、釋訓、釋言四卷;“方言”則取材于卷一、卷二、卷三、卷六、卷七、卷十、卷十二、卷十三。二書其余有关名物的材料,与本文所要討論的无关,暫且不用。  相似文献   
8.
汉字基本上是一种表意的文字。中国古代的语言研究,有的研究字义训诂如《尔雅》,有的研究字形、字义如《说文解字》。在西汉以前,可以说还没有语音方面的研究。但是,字音、字形和字义是不可分割的,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交际交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语言学发展到了清代,顾炎武开其端,其后人材辈出,清代语言学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很大发展。在理论认识上比较进步,在研究方法上比较科学,在研究成果上是十分卓越的。清儒的语言研究方面很多,现仅就对几部专著的整理研究,试略论清代语言研究在古代语言学的继承和发展中,所起的重大作用。中国古代语言学,始建立于汉代,重要语言学专著,如《尔雅》、《方言》、《说文》等,由于时代久永,文有讹舛,注多脱落。清儒加以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