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3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卡夫卡与中国新时期荒诞小说创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荒诞小说是中国新时期小说创作中的新秀.本文采用比较文学视角,对卡夫卡和中国新时期的荒诞小说创作从求同与辨异两个方面进行了考察,并深入到东、西方文化的深层结构中去寻根探源.  相似文献   
2.
杨绛的散文艺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运清 《文史哲》2004,(4):127-131
杨绛是当今中国散文高手之一。《我们仨》等散文营造出堪称文学研究界"第一家庭"的温馨世界,可谓中国式的"追忆似水年华"。杨绛散文的主要成就在于以平实淡雅之笔描绘浮生众态。她心系梦萦的是家人、家事、琐事、身边事,表现的却是大智慧、大胸襟、大境界、大时代。胸有丘壑,笔有藏锋,平淡之中见神奇,于无声处见喜悲,这与当下流行的女性私人化写作大相径庭。如写其夫钱钟书的大智若愚、童心未泯;其女钱瑗的外秀内慧、勤奋敬业;杨绛"三伯伯"即三姑母杨荫榆曾因在"女师大学潮"中"镇压学生",多年来一直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但她却是在日寇攻陷苏州时因斥骂侵略者而遇害的爱国志士。杨绛的散文不仅淡雅、睿智,而且幽默诙谐,妙趣横生,且不乏老吏断狱般的老辣,其论辩性散文如同检察官读诉状,以事实为据,滴水不漏,一掴一掌血。另外,杨绛还将魔幻小说笔法引入散文,写梦游,写幻觉,虚实相生,平淡之外又现神奇。其"魔幻散文"在当今散文中独树一帜。杨绛是烤着生命之火为文,她既烤着自己的生命之火,亦烤着钱钟书的生命之火,还烤着爱女钱瑗的生命之火,用"我们仨"的生命之火烤出的散文极品,自然具有不同寻常艺术价值和珍贵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3.
探讨中国新时期文学与基督教文化的关系是中国文学研究的一个维度。在这一维度中,新时期文学的基督教文化言说有其特定的发生背景,新时期文学中呈现出对基督教文化的独特言说方式,基督教文化精神可以为当代中国文学的价值建构提供一种有效的参照。基督教文化不仅是一种"罪感"文化,更是一种"爱感"文化,其"博爱"之情与"谦卑"之心有利于博爱现实主义的建设与发展;基督教文化是一种"普世"文化,有利于消解中西文化对峙,促进文化融合,构建世界文学;基督教文化亦非"审判"文化,而是"赦罪"文化,其"宽恕"、"宽容"精神有利于善意、平和文学批评原则的倡行,从而有利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多样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 中篇小说创作过去是我国文坛属于较为荒寂的一角,中篇小说研究几乎近于空白。自1979年起,中篇创作以崛起之势引人注目,形成了我国文学史上前所未有的“文学造山运动”。中篇小说研究亦随之结伴而兴。讨论较多,争议较大的问题是:我国中篇小说的源头;中篇小说的审美属性;中篇小说崛起的原因、成就、问题及其发展趋势。一、关于我国中篇小说探源中篇小说这一文学体裁,在我国古已有之,还是全属“舶来品”,人们意见大相径庭。1.中国文学遗产中没有真正的中篇小说。  相似文献   
5.
<正> 素以描写城市中下层人民悲惨屈辱生活见长的老舍先生,在人民共和国初创时期,为我们留下一部英雄乐章——中篇军事小说《无名高地有了名》。正如苏联著名汉学家、苏联作家协会理事会书记费德林所说:老舍为后人留下极其丰富的创作宝库。“现实  相似文献   
6.
1985—1986年间,比较融洽的政治氛围和比较宽松的文化环境,为文学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和审美空间提供了机遇。创作自由的精神在文学尤其在小说领域得到了较为充分的体现。小说界出现了多元化的创作倾向和全方位的跃动。一时间百家纷出,各领风骚。中篇小说的创作在这段时间也更加活跃。概观本届获奖中篇小说,我们想谈点粗浅看法,请同行专家斧正。  相似文献   
7.
陈玉霞是20世纪小说创作"女性话语"成员之一。她在描写社会变革、时代风云时,总从女性自我支点洞察社会,绘出一批具有鲜明性格的科技女知识分子形象。她在揭示知识女性气质时,对女性生存的大环境,做耐人寻味的描绘。女性爱情追求和选择是陈玉霞的重要关注对象。她着力塑造集传统美德与现代风采于一身的新型女性形象,对女性命运进行反复咏唱、叠唱。  相似文献   
8.
(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之风吹绿大地,党的“十三大”之后,更是狂风天降,改革大潮汹涌澎湃。改革呼唤文艺,文艺顺应改革,促进改革,已是大势所趋。“十三大”前夕,王蒙同志在一次座谈会上提出“改革的文艺与文艺的改革”的理论命题,文艺界反应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新时期文学·改革题材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概念最早见于中共中央"十一大"文件。"新时期文学"话语最先出自刘白羽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开幕词》。80年代末,新时期并未终结,新时期文学继续发展。"后新时期"、"后新时期文学"仅是一种说法,与实际相去甚远。新时期的主要特征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题材文学是新时期文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与"文革"前"跟形势"、"写中心"的文学大相径庭。在文学创作日趋私人化、边缘化、商品化的情况下,改革题材文学呈现卓然不群的美学品格:强烈的时代感、使命感、真实感、悲壮感,具有揭示矛盾。匡扶正气、寄托理想、提升灵魂的警策功能和鼓舞力量,其思想穿透力、艺术感染力、情感震撼力深获读者称赏与共鸣。为一切时代而写作的最好方式是真诚地描写现在;为走向世界而写作的最佳途径是忠于自己的祖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