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8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曾经有过不少论述为臣之道的书籍,但轰动一时,流传甚广的只有一部,那就是《臣轨》.《臣轨》凡二卷,十章,由序、正文和论三部分组成,这一点是很清楚的,用不着深论.本文拟探讨一下《臣轨》的作者、成书年代及学术价值.《臣轨》的作者是谁?历来说法不一.《旧唐书·经籍志》说是武则天.《新唐书·艺文志》  相似文献   
2.
“洺州降唐”是七世纪初叶的重大历史事件之一逭庖皇录恼嫦?对研究窦建德领导的河北农民起义军乃至探讨整个隋末农民战争史均不无裨益。黄惠贤同志在《江汉论坛》1980年第5期上发表的《沼州降唐史释》一文,在某些问题上见地颇深,但却没有把洺州降唐事交待清楚,要论大旨难以令人信服。故不揣冒昧,与黄惠贤同志商榷。黄文是围绕着论证《资治通鉴》卷189所载“洺州降唐史”“大有出入”而展开的渎劬葜皇恰端迨椤づ峋卮饭赜谡又萁堤剖碌募窃?(窦)建德败于武牢,群帅未知所属,曹旦长史李公淹,大唐使人魏征等说旦及齐善行令归顺,旦等从之。乃令矩及征、公淹领旦及八玺,举山东之地归于大唐。黄文说:“真正主张投降唐朝的只是李公淹、魏征和隋降吏裴矩等人”。  相似文献   
3.
在武则天的《石淙》诗中,有“均露均霜”一语。郭沫若先生从肯定均田制的观点出发,认为这是歌颂均田制的,是武则天保护均田制的根据(《我怎样写<武则天>?》《光明日报》1962年7月8日)。黄永年先生则从否定均田制的角度说:这均露均霜只是即景成文,与田之均否略无关系(《评郭沫若同志的武则天研究》,《陕西师大学报》1980年第3期)。究竟“均露均霜”是什么意思?惜二位先生未作深论。我认为“均露均霜”确实没有歌颂均田制的意思。一、据《全唐文》卷97《夏日游石淙诗序》记载,武则天写《石淙》诗,完全是为了赞美石淙一带的自然形胜。二、从当时群臣所写的应制诗来看,也没有  相似文献   
4.
论武则天当政时期的经济形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唐代前期的经济形势呈“U”字形,即贞观、开元时期是高峰,武则天当政时期是低谷。这种观点颇为流行,成为某些学者否定武则天的根据。事实上,唐代经济在“贞观”之后并未跌入低谷。武则天当政后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使社会经济呈现出持续发展的态势。正因为如此,在唐玄宗统治的开元年间,才能迅速出现经济繁荣的太平“盛世”。  相似文献   
5.
公元6世纪初北魏郦道元撰著的《水经注》是祖国历史上不朽之名著。《水经注》不仅记叙了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古代河流,而且兼及当时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状况,因此这是一部经世致用的著作。在河流与水环境状况早已发生巨大变迁的现代社会,进一步挖掘《水经注》中的环境价值和时代价值,理清祖国境内以河流为中心的水环境变迁的原因、特点、历程和演变规律,并从中汲取生存智慧,应是我们当代学人研究这部不朽名著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6.
人们在评价武则天时,往往都要涉及酷吏的问题,有些学者甚至把酷吏问题作为武则天“残忍”的依据,从而得出武周社会“黑暗”的结论。本文全面考察了武则天与酷吏的关系,认为武则天并非始终器重酷吏,酷吏不过是武则天打击政敌的工具,武则天没有把行政大权交给酷吏,指出用酷吏问题来否定武则天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7.
公元6世纪初北魏郦道元撰著的《水经注》是祖国历史上不朽之名著。《水经注》不仅记叙了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古代河流,而且兼及当时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状况,因此这是一部经世致用的著作。在河流与水环境状况早已发生巨大变迁的现代社会,进一步挖掘《水经注》中的环境价值和时代价值,理清祖国境内以河流为中心的水环境变迁的原因、特点、历程和演变规律,并从中汲取生存智慧,应是我们当代学人研究这部不朽名著的出发点和归宿。为此,本刊编辑部组织有关专家围绕《水经注》版本校勘、错简订正、研究方法和实践、海外郦学研究和实用价值等问题进行了笔谈。以期通过此次笔谈,不仅能够总结《水经注》研究的经验和成果,深化《水经注》研究实践,而且能够为未来《水经注》研究的发展尽绵薄之力。此次笔谈在历史地理学界、水利史界和郦学研究史上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8.
唐玄宗在开元天宝年间(713—756)秉承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力图化解宗教冲突,营造多元、和谐的文化氛围,发挥儒、释、道"三教"的社会功能。为此,他先后对"儒教"的《孝经》、道教的《道德经》和佛教的《金刚经》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注释,并将注本颁行天下。这种做法是前无古人的创举,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论盛唐时期的商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世纪以来,许多学者都曾对盛唐时期的社会经济进行过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这些成果主要集中在农业方面,涉及手工业的较少,谈到商业的更少。本文拟就盛唐时期的商业谈点个人的看法。一、盛唐时期的商业环境商业是社会经济的一个重要部门,是联结农业和手工业、城市和乡村、生产和消费的纽带。但是,商业的发展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必须具备有利于商业发展的环境。历史经验表明,一个时代的商业能否发展,与统治者的政策,与当时的城市、交通和社会状况均有极为密切的关系。盛唐时期的商业环境如何?我们不妨就从这几个方面加以…  相似文献   
10.
明代华南地区有十几个少数民族。从大量资料来看,这些民族对明代华南的开发曾做出过一定贡献。本文具体探讨明代华南的少数民族及其地理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