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周易》卦爻辞的表达形式,有类于《诗》之比兴,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但在其形象之中,潜藏着抽象的阴阳观念,蕴含着带有恒定性和普遍性的哲理,从而表现出强烈的形而上的追求。这种形象性和抽象性的二重结合,是卜筮辞所特有的思维形式。它所昭示的是,《周易》卦爻辞作为中国哲学最初的文字表述,刚刚从宗教中脱胎出来的那样一种理论思维特征。  相似文献   
2.
孔子论《诗》,曰:“思无邪”;曰:“郑声淫”,由此而造成千古悬疑。笔者认为,“思无邪”是孔子对《诗》精神方向的总体把握,“郑声淫”则是这种把握的侧面补充,二者体现的皆是孔子“从周”的社会理想和美善统一的审美原则。  相似文献   
3.
论《诗经》的哲学精神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诗经》的哲学精神方向王志功《诗经》不是哲学著作。但《诗三百篇》始终是哺育中国哲学和哲学家成长的重要的营养源泉。一、事无近人:《诗经》神人关系中的人文主义因素我国周代人的地位上升,神的影响下降。创作于公元前11至前6世纪的《诗经》,鲜明生动地表现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