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0篇
综合类   4篇
社会学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7世纪,中国东南沿海率先展开了由传统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向以海洋经济为导向的商品经济过渡的结构性转型。郑氏海商集团依傍这一得天独厚的社会环境,得以发展为私人海上贸易的龙头。其发展虽与西方新兴资本主义海上贸易势力的发展特点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从其发展轨迹来看,走的是一条完全中国式的市场经济发展的道路。由于历史条件和机遇等原因,郑氏海商集团无力改变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走向,但为台湾地区的开发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及抵御外敌等方面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应在中国史中给予其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从 2 0世纪 90年代起 ,笔者在探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的过程中 ,深感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原 ,从而拈出了“原人”两字来概括中国古代文论体系的基本品格和核心精神 ,出版了《原人论》一书 (复旦大学出版社 2 0 0 0年 5月出版 )。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 ,一般认为唯有“道”字才可称为中国哲学的最高范畴 ,最具统摄意义。在文学批评史方面 ,“原道”思想早在荀子、扬雄的著作中已经略见端倪 ,后经《文心雕龙》开宗明义第一篇《原道》加以阐发和强调之后 ,历代文论家大都将此奉为圭臬 ,影响了文坛千余年。然而 ,“道”究竟是什么 ?历来众说纷纭 ,“各道其所道”。因此 ,关于文学本原的问题并没有加以集中和解决。笔者在《原人论》中指出 ,各家之道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差异 ,但都离不开“人”,可谓条条“道”路最终都通向了“人”。中国文论中的“原道” ,归根到底就是“原人” ,它体现在心化、生命化、实用化三个层面上。所谓心化 ,是缘于人之所以为人 ,最根本的特点就是有“心” ,有意识 ,有思维 ,有欲求 ,有情感 ,有一颗无比复杂的头脑和无限丰富的精神活动。人在对外界事物的接触、体验、认识和再创造的过程中 ,往往把天下之物心化 ,即把客观的世界和主体的精神相融合 ,从而以  相似文献   
3.
为了认真总结新时期文学15年来取得的成绩与经验,展望90年代文学的发展态势,研究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摆在文学面前的一系列新任务新课题。上海交通大学文学艺术系和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联合主办,浙江省富阳县文联协办,五月上旬在富阳召开了为期5天的“中国新时期文学走向”学  相似文献   
4.
中国思想史中的怪杰李贽,自晚明以来就是思想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人物。所以如此,是由于李贽思想对于抑制人们自由的传统具有极大的冲击力。他尊重个体、肯定人欲,强调人应追求物质生活的幸福、追求心灵自由的思想不合于过去统治者的要求,却合乎今人的需要。许建平教授的新著《李贽思想演变史》(人民出版社2005年2月出版)充分发掘出了李贽思想的这一现代性,且由于转换视角,采用与众不同的研究路数与方法,填补、纠正了不少前人的观点,阐发了一系列启人心智的新见解,从而使李贽思想的历史面貌焕然一新,将李贽思想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高度。《李贽思想演变史》在研究方法上有两点新颖之处。一是对李贽思想作历时态的动态描述,意在探讨李贽于何时何地接受何种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论证时,对所用材料的时间、地点必须做出说明,不能将南京的材料说成姚安,也  相似文献   
5.
西姆拉会议是辛亥革命后为分裂我国西藏而组织召开的所谓"中英藏三方"会议.时至今日,一些西方反华势力仍依据这个所谓的会议,制造所谓"西藏问题",<论西姆拉会议--兼析民国时期西藏地方法律地位>一书,运用大量真实的档案材料,还历史以真相,填补了国内有关西姆拉会议研究方面的空白,为揭开遮蔽在西姆拉会议上的迷雾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两汉儒学神话的不同性质进行了评判:西汉之儒者与神话整体上呈现出跟皇权对抗的态势,儒生的革命是西汉王朝灭亡的重要因素之一。东汉王朝则真正把儒学建立为国家宗教,故儒学神话跟皇权文化合作亲密。两汉的儒家神学与皇权的关系表现为由对抗走向归依。两汉谶纬的性质也因之不同  相似文献   
7.
自三四十年代起,我国学术界就有“中国哲学是重人生而轻自然”、“中国自然观不发达”的流行见解。在相当多的人看来,中国传统文化在政治、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有杰出的成就,唯独在自然观方面大大落后于西方。李志林博士数年来醉心于对气论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经过辛勤耕耘,撰写了《气论与传统思维方式》,①其充分的材料、深刻的论述不仅雄辩  相似文献   
8.
王恩重  晓鹏 《河北学刊》2004,24(6):114-117
中国古代文论研究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尴尬的局面:一方面,人们从那些感悟式片羽鳞光中得到心灵的启发、审美的愉悦;另一方面,在西方强势话语和严密体系面前又不得不感慨"中国没有理论"[1](P216).于是,如何在国际话语环境下重构中国古代文论的理论品格,便成为萦绕在人们心头的一件当务之急.然而,由于中国古代文论与西方文论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若要解构这差异寻找新的理论交融点予以重新结构阐释,绝非一件易事,它需要新思想、新哲理的观照与支撑.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情报研究所召开的《现代国外社会科学手册》(简称《手册》)编辑座谈会近在上海举行。北京、辽宁、江苏、上海的有关领导和研究人员二十余人参加了座谈会。 与会者认为:自解放以来,我国还没有出版过这样一种工具书,即使在国外,也不多见。编好这部《手册》,不但可为我国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系统地提供现代国外社会科学发展的基本情况,也为摸索在我国如何搞好社会科学情报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中国社会科学院已将该书列为1982年  相似文献   
10.
论社会史研究应具有平实心态王恩重一、平实:一种研究心态的学术意义当前关于社会史的研究在中国史学界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声势,若以取得的科研成果来看,自1986年以来,除了各地学者撰写的大量专题论文以外,仅各地出版社组织出版的各种社会史研究丛书或套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