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34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6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七月”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著名的文学流派。1937年10月《七月》半月刊由胡风在武汉创刊(1937年9月11日由胡风主持,在上海出版《七月》周刊,出至第3期因战事宣告停刊),1941年皖南事变后《七月》停刊。《七月》停刊后,胡风主编《七月诗丛》...  相似文献   
2.
延安文艺以独特的思想文化与艺术审美内涵,构成了一个较为具体完备而复杂的价值系统。它以在特定区域的文艺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文艺的理论形态、文艺观念、创作文本、文艺运动等文艺现象,从各个层面深刻地影响了近半个世纪中国新文艺的历史发展。可以说这不仅是20世纪中国文艺史上,也是20世纪世界文艺史上一个独特的文艺现象。对这样一个重大历史文艺现象的认识离不开对它的价值选择的评价,对它的价值评价又是最终认识它  相似文献   
3.
文章全面系统地描述与评价了自“五四”以来有关胡适文学创作、文学理论、文学活动与文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将胡适研究分为始发期、形成期、混乱期与发展期, 并分析总结了各个时期研究的特征及其原因, 最后针对性地阐述了有关胡适研究中应该值得注意的问题。回顾胡适研究的历史, 对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研究具有某种反思意义。  相似文献   
4.
写作表述在文句、层次和篇章等三个层级上都有一定的范式。表述范式在不同基本文体的层次范式之间、篇章范式之间,以及篇章范式和层次范式之间,虽然各有不同,但也有共同之处。这些表述范式分别都是其同类相仿的写作表述模式构造,能为写作者实施写作表述提供可以借鉴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写作理论研究的三种话语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的写作理论研究大致可以判定为三种有联系更有区别的话语体系:第一种是以文为本,第二种是以人为本,第三种是把写作作为一个动静结合、立体开放的"合构"系统来研究的话语体系,它们能使人看到写作学科研究内容不断丰富深化、研究方法日臻科学完善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6.
1在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学史上,小说一向被斥为“闲书”,不被列为文学的“正宗”。直到19世纪末梁启超等人倡导“小说界革命”,推重“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才在理论上打破了封建文学观念的戒律。不过,小说主要充任的是资产阶级维新变革运动中“改良社会”、“开通民智”的利器,未能直接促成中国小说彻底革新。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现代小说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诞生的。“五四”民主和科学的精神使一向被歧视的小说获得了一种前  相似文献   
7.
我们今天大会讨论的背景是,当代学术评价出现了信任危机,学术评价的不当较严重地妨碍了中国当代学术的发展。对当代学术评价的问题不仅来自社会群体,许多学术生产者也越来越不信任当前的学术评价。这样一种学术生态,正在直接影响我们的学术信任与学术尊严。一个民族假如没有了对学术尊严的信仰与对学术价值的坚守,很难想象,  相似文献   
8.
“文如其人”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如其人”是一个古老的文艺学命题 ,一直得到来自创作实践和文艺理论两个方面的有力支持。据此就有不少论者仅仅满足于对它所作的简单机械的注解 ,然而这都无法解释“文人相悖”的现象。根本在于 ,决不能把这里的“人”仅仅理解为作家的生活个性 ,而应当着重理解为作家的创作个性 ,后者必定要以风格的面目在作品中表现出来。当然 ,这两种个性形成也是有联系的 ,更都是会变化的和复杂的。只有这样来全面、深刻地认识和阐述“文如其人”的论断 ,才是现代文艺学科学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悲剧在文学创作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亚里斯多德认为:“悲剧能产生比史诗更强烈的效果。”在西方美学史上,悲剧一向被称为崇高的诗。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几位艺术巨匠如鲁迅、郭沫若、茅盾等在悲剧艺术创作上都有着独特建树,构成了中国悲剧艺术的现代性特征。中国传统艺术虽也写人物的悲苦厄运,但往往是“始于悲者终于欢,  相似文献   
10.
九叶诗派意象艺术的现代化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泽龙 《河北学刊》2006,26(5):137-141
九叶派诗歌在民族的、人类生存状态的现实关怀与个体生命的价值体验的结合中,体现了意象的现实性、象征性、玄学性相互渗透的诗学原则。九叶诗人自觉追求意象内质的充盈与丰厚,意象形态的沉稳与内敛,使意象更具有外在的感性强度与内在的理性深度,形成了一种意象的深度象征形态。九叶诗人的意象艺术探索还体现为意象思维的现代性特征:意象的扩展式与意象的凝结式思维特征。他们在意象的广度性开拓与深度性掘进中,把诗歌意象艺术的现代化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