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70年代末,学林告诉我,他打算对安徽县以上的行政建置,从古至今的兴废、发展、演变的过程做些研究,写一部通史性的省志。当时,我就觉得这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很有价值意义。到90年代初,他先后撰写出版了《中国历代行政区划》、《安徽城市》、《安徽建置沿革》、《安徽历代政区考释》等相关专著,为实现其总目标作了阶段性扎实准备,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今年春,学林给我送来了这部洋洋180万言的按徽省志·建置沿革志》。令人惊喜异常,我深为他换而不舍的治学、敬业精神所感动。在这里,写下一些我的感想。(一)咬紧“沿革”做文章…  相似文献   
2.
在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一致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强调指出,“要持续地、稳定地执行党在农村现阶段的各项政策。”这就是说,对于党的农村经济政策,不能满足于一般的贯彻执行,也不能只抓一阵子,而是要不折不扣地贯彻下去,长期坚持下去,在这个基础上稳定下来。这是尽快发展社会主义农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迫切需要,也是根据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作出的科学结论。  相似文献   
3.
从1918年5月15日,鲁迅于《新青年》发表《随感录二十五》起,至1936年10月17日他逝世前两日的《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止,其杂文创作经历了近十九个年头。这是一个怎样的发展、演进的过程,其特点如何?便是我这里所要着重阐明的。一、鲁迅杂文艺术的分期及其标准鲁迅杂文的分期问题,一般的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似乎早已解决。其实这种分期方法,完全是以作者思想发展为依据的,也就是说,是以其杂文的思想内容为划分标准的,显然是不够科学、妥当的。因为鲁迅杂文是一种艺术,那就应当按其艺术的特性作为分期的主要标准。虽然,文艺作品的艺术性与其思想性密不可分,又都  相似文献   
4.
从古至今,为诗为文,都十分讲究章法结构,谋篇布局。有人将此比之为宫室建造,“必先定规式”。明人王骥德说过,写文章“必先分段数,从何意写起,何意接,何意作中段敷衍,何意作后段收煞,整整在目,而后可施结撰。”并说“此法,从古之为文,为辞赋,为歌在皆然。” (《曲律·论章法》)。李渔在《闲情偶记·词曲部》中,也用了相当多的篇幅来讲述戏剧结构问题。这说明我国古代艺术家、文艺理论家们对于作品的艺术结构是很重视的。所谓文章  相似文献   
5.
智者的魅力——敬悼金克木先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献永 《江淮论坛》2000,(5):109-111
当我得知金克木先生逝世的消息时 ,已是他走后的第五天了 ,是一位老同志看了《新民晚报》的消息转告我的。先生走了 ,走得如此默无声息 ,我的心情感到异常沉重。我知道 ,先生的一生 ,于学问、于事业以至于生命 ,都达到了理想的境界。从他的著作和出口成章的日常谈话中 ,很容易发现 ,先生总是在以哲人之思、智者之语 ,面对着人类、地球 ,屈原《天问》式的、一个接着一个、一直不停地提问 ,答疑 :“一个老人的晚景无可谈论 ,一个世纪的晚景如何 ?”“在文化思想上有什么情况 ?老人想知道却无力知道。”他几乎无时无刻不在为中国传统文化、外来…  相似文献   
6.
贾文昭教授主编的《中国古代文论类编》及《中国近代文论类编》,于1988年、1991年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和安徽黄山书社先后出版。这两部巨书,虽然是古、近代文论资料的汇编,但它们不仅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而且有着很高的学术价值,是一件架桥  相似文献   
7.
<正> 鲁迅的杂文在我国文学史上特别是散文艺术发展史上是一个特殊而伟大的贡献,其价值、意义和地位都是无可置疑的。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这个问题。一、把我国传统的议论性散文推进到诗化、艺术化的高度我国的散文艺术源远流长。先秦诸子作品中已有了比喻、寓意、夸张、想象之类的文学手法的运用。到了魏晋以后齐梁时代,文学性散文与议论性散文开始分途发展,后经唐宋八大家和明代“前后七子”、清代桐城派相继在复古旗帜下进行的两次散文改革运动,将散文艺术不断推向前进,并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这里要特别一提的是,桐城派的散文创作虽不怎么十分成功,但他们在理论上却  相似文献   
8.
<正> 意境,是我们民族长期文艺实践中形成的一个特殊的美学范畴,最初使用于诗词、绘画、音乐;以后又逐渐地使用于散文、小说、戏剧等。说散文有意境,一般只指抒情、写景或其他描绘性的散文。象鲁迅杂文这样议论性散文是否也有意境,其特点如何,是怎样创造的?等等,至今似乎还无人谈到。所谓意境,历来说法甚多,不尽相同,但究其大意,还是比较明确的:它主要是指作家在借助于客观事物将自己的主观思想情感作形神兼备反映的过程中,造成的“虚实相生、共殊交发”的艺术氛围,或者说是留给读者特定的联想或想  相似文献   
9.
近月来,本刊编辑部的咨询电话剧增,每天都有5—6次。内容几乎是众口一辞,询问《专业户》杂志的去从、改名、停刊事宜。语气情感上,有“爱”,也有“怨”。但所谓“怨”说到底,是以怨的形式表选出更为至深至诚的关爱。比如,江苏南通一位读者问:“2005年的《专业户》为何订不到了,这么好的刊物订不到,太可惜、太遗憾”!苏北盐城的一位读者说得更为直截了当:“全国那么多的农业期刊都不停,为什么偏偏停了《专业户》”?湖北一位读者却说得意味深长:“我是《专业户》的老订户,年年都订。刚刚得知,明年停刊了,再也订不着了。我心里很难过,不好受,说不清是个啥滋味!想在电话里跟编辑说几句,但又说不好。只能向你们告个别,说一声,谢谢了。”世上自有真情在。《专业户》杂志自1984年8月份创刊以来,无时无刻不与亿万农民及其读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