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美国从1981年启用第一个BIT范本,之后历经数次修订,形成不同版本。其中的环境保护条款从无到有、从简到繁,2012年版本对环境保护又有大力强化。虽然环境例外条款具有法律形态,但因其为缔约方保留环境规制的空间,没有消极影响,其他环境条款尤其专门环境条款则只具有政策形态,对缔约方只有倡导和督促作用,因而也不具有负面意义。基于此,对于中美BIT谈判,中国应该持有像实践WTO规则一样的心态,研究它、接受它,为投身国际实践走出第一步,为将来参与更大范围的规则制定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2.
外资征收概念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冰 《学术论坛》2007,29(2):89-92
外资征收一直是外资保护中的核心问题,晚近有关征收的理论与实践使外资征收概念的新发展尤其是法规征收备受关注和质疑。对于为社会管理目的实施的规范性措施给外资财产造成的价值减损(法规征收)是否属于间接征收并具有补偿性,尽管没有一致答案,但对补偿性法规征收,还是可以粗略地刻画出几个主要构成要素:措施对外资财产的干预程度、措施的性质以及措施对投资期望的干预程度。我国在面临完善各种社会经济管理制度的情况下,在有关国际规则谈判和国内立法中应注意到这种变化。  相似文献   
3.
王艳冰 《学术界》2012,(2):64-70,283,284
国际投资法应对气候变化的深层合法性理由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风险预防原则的需要,二是部门法律与社会问题之间关系所决定的国际投资法作为部门法跨域调整气候变化问题的内在需求,三是使国际投资法应对气候变化得以实现的前提——国际合作,具有现实可能性。这些理由使国际投资法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成为必须和可能。  相似文献   
4.
信用证交易中信托收据下进口押汇的法律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证交易在国际贸易结算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在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上对其各环节融资的法律性质认定有分歧,对发挥其优势不利。发端于英美法系的信托收据在我国亦有大量实践,但在现有法律框架下,《信托法》、《担保法》尚不足以为通过它形成的进口押汇提供法律依据。信用证的法律性质是担保和借贷的结合,以此为前提,进口商在付款赎单环节上通过信托收据进行的进口押汇则当定性为让与担保,以发挥其资金融通和动产用益相结合的效用。  相似文献   
5.
王艳冰 《学术论坛》2008,31(4):150-156
环境无害化技术转移一直是南北履行环境保护责任与义务中的争议焦点问题.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环境无害化技术的障碍,既由于多边环境协议本身存在缺陷,也源于自由化经济规则的限制.为此,国际社会应有针对性地解决国际层面存在的法律障碍,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也应分别有所侧重地采取相应措施,以促进环境无害化技术转移,真正达到环境保护的全球目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