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王青林 《学术交流》2003,4(9):46-49
在私有财产和私有观念产生后,必然产生人的主观性法律因素。主观性法律因素的实质性内容是人们的公平正义观念和自由观念。当统治者把人的法律因素和客观规律相结合并加以抽象,法律才得以产生。法律是人的主观性法律因素的外化表现。人们尊重自己的主观性法律因素,才会有守法行为。依法治国应是发现和利用人的法律因素的过程,所以依法治国必须防止形式上的法治,而要实现实质的,真正意义上的法治。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通过反对"大民主"和专制制度形成的民主理论是其宪政民主观的主要内容.邓小平提出并坚持的法治必要性、法治原则以及权力分立和权力监督、注重程序等重要思想构成了邓小平宪政法治观的基本内容.对个人利益进行保护的主张、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而要求人的解放以及允许部分人先富起来的主张,反映了邓小平的人权观.邓小平的民主、法治和人权观念为宪政理论提供了基础性的准备.邓小平曾经倡导和领导人民践行的政治体制改革,则是当今中国宪政实践的最初源头.  相似文献   
3.
数学美是一种客观存在,是自然美在数学中的反映.奇异、新颖的外表,又常常蕴含着独特而又有创新性的内容和思想,能给学生以启迪,帮助其增强求异、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研究国内外重大财务舞弊过程中,发现国内外一些舞弊手段有可能在新的会计制度下被舞弊者"拿来"使用,主要有伪造收入、提前确认收入、非营业收入营业化等.希望能够引起投资者特别是审计人员的注意,提前看透和揭穿他们舞弊的阴谋诡计.  相似文献   
5.
青岛啤酒在兼并扩张过程中取得的了很大的成功,但是兼并过程中和兼并后还存在着很多令人深思的问题,对青岛啤酒兼并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可行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
宪法学的研究内容实可分为规范的正当性、确定性(权威性和逻辑性)和实效性三个部分.因此,宪法学在强调宪法哲学、解说宪法学、宪法教义学等多种研究方法运用的同时,必须重视宪法社会学的研究.宪法社会学通过融会贯通当代社会科学的诸多理论知识,以宪法与社会关系为中轴,从历史和知识谱系发展过程角度以及社会效果层面研究宪法规范的正当性和实效性.由此言之,宪法社会学在宪法学学科大厦中占据着基础性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迈着艰难的脚步,小心翼翼地行走在太行山大峡谷的崇山峻岭间。我要去探访一座千年古寺———位于壶关县的万佛寺,或者说去寻一个梦。那是一方幽僻之地,深藏其中的万佛寺,宛若一个处子,至今仍"待字闺中人未识"。它的扑朔迷离,更像一个梦,没有谁敢说能够读得懂。这是一个雨后初晴的夏日。当我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便是脱口而出的叹服,叹服它竟然坐落在那样一个险绝的所在!在四面环山的一片开阔的河谷北侧,一座孤峰突兀而起,通体碧翠,四壁如削,万佛寺就静静地矗立在这拔地通天的孤峰之巅。这里四周没有村舍,没有人家,空旷而静谧。群山、幽谷、孤峰老树、枯藤、芳草,一切都处于随意和谐的自然状态。而这一切,更为万佛寺平添了几分古朴、神秘、凝重和庄严,不免让人心生敬畏。于是,我怀着朝圣者般的虔诚一步一步地走近它,而每走一步,都会给我带来不同的感受。  相似文献   
8.
民间法之所以存在,乃由民间法动力机制使然。民间法动力机制包括人处于个体性世界和规范体性世界双重世界中的主体性因素;以冲突和协调为外在表象的利益性因素;把主体性和利益性两种因素转化为人们行动的过程性因素以及使民间法得以生存、发展和壮大的国家控制能力有限的外部条件。主体性因素为民间法提供了创制主体和规制客体;利益性因素为民间法提出了基本任务、目标和实现途径;过程性因素为民间法的形成提供了实践方式;国家控制能力有限性为民间法提供了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9.
目前,学者们对宪法概念的研究,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宪法概念演进的历史,大多把揭示所谓"真正"的宪法概念作为自己的研究任务。在宪法学的研究中出现了概念帝国主义教条和概念激进主义教条。而对宪法概念发展历史和宪政制度变迁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是突破这两个教条,正确认识宪法概念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王青林 《求是学刊》2004,31(1):74-79
法制下法治和法治下法制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存在。法制下法治之治理主体单一,法治下法制治理主体多元;法制下法治依赖国家法正义观支持,法治下法制依赖多维正义观支持;法制下法治以人为治理客体,法治下法制则以人和法律同为治理客体。在特定历史阶段,法制下法治曾经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发展,民主勃兴和社会转型的逐步推进,法制下法治已经成为中国法制建设的瓶颈,应为法治下法制的理论和实践所突破。法治下法制是多元法律规则并存于社会与依法办事之法治原则的结晶。通过各种法规则的冲突、互动和整合,法治自然会从理想走向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