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5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宋参知政事始设于太祖乾德二年,神宗元丰改制废罢。在北宋前期,参知政事是宋朝中央政府(指中书门下,简称中书)的副长官,权力与地位仅次于宰相。由于参知政事员任的为政风格、性格特点以及所处的政治环境、时代背景不同,参知政事的权力配置呈现出阶段性的变化。因此,在参知政事设立之后,其职权几经变化,与宰相分享中书权力的配属关系也呈现出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北宋参知政事始设于太祖乾德二年(964年),神宗元丰改制废罢,在北宋前期,参知政事是宋朝中央政府(中书门下,简称中书)的副长官,权力与地位仅次于宰相。由于在参知政事设立及人选问题上存在着复杂的政治背景和权力配置问题,因此,宋太祖朝参知政事设立之后,其职权几经变化,与宰相分享中书权力的配属关系也呈现出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4.
北宋元丰改制以前,宋廷以"中书门下"作为宰相机构,即中央政府,主管全国的民政事务,与主管军政的枢密院,号称"二府"。"中书门下"以同平章事和参知政事为正副长官,在国家政务决策与运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宋朝政令颁行制度的建立与不断规范,中书宰辅的权力得到制约,然而,由于宰辅员任、个性、工作态度及与皇帝亲疏关系的不同,某些宰辅不断突破制度约束,在制敕文书的起草、颁降过程中试图掌握主动权,并直接运用堂帖、札子等处理政务,以此扩充中书宰辅的权力及影响。这些因素决定了政令运行的实际曲线。  相似文献   
5.
大理寺作为宋朝中央最高审判机构,在宋代的司法运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大理寺的司法审判是其诸多职能中最主要的职能,然而在宋代司法与行政区分不甚明显的政治体制下,大理寺的司法审判常常受到皇帝、中枢机构(宰执)、权臣的制约与干预以及御史台、刑部、审刑院、纠察在京刑狱司等监察机构的监督与驳正.在这种"上下相维,轻重相制"的政治环境中,大理寺很难做到依法独立审判.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论述了金末元初知识分子的境遇和命运,探讨了这一特殊的社会阶层在金末抗蒙救国活动中及入蒙元后在新政权建设中的历史作用和贡献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8.
田志光 《职业》2016,(11):108-110
本文围绕着学生学习电工基础的记忆问题,阐述了如何进行记忆教育及进行记忆引导和激发记忆兴趣的方式,列举了指导记忆的方法,提出应尊重记忆规律,以期让学生提高对记忆的认识,进而积极进行记忆、巧妙进行记忆,以提高他们对电工基础的记忆,提高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
南宋宰相权力相对于北宋明显扩大,除了主管民政事务外,其权力扩张到国家统治和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南宋宰相通过诸多路径来掌控负责军事、财政、监察、谏诤、草拟诏令的机构,并通过机构改设、人事任免、官员升降等手段,使这些机构和官员无法独立行使职权,成为宰相的附庸和专权的工具。南宋朝廷颁布和实施的一些界定宰相权力的诏令和规定,则成为权相不断出现的制度性根源。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