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话语与当今中国社会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届"当代中国新话语"国际学术会议展示了国内外话语研究的理论探索及实践成果.与会代表紧密结合当代中国社会变革中的新话语,对语言、思想、权势关系与社会变革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丰富了话语对社会现实建构作用的研究,强调了批评话语分析的跨学科性和多学科性.  相似文献   
2.
“话语”是一个在社会科学领域中广泛使用的术语,其含义非常丰富。这不仅表现为其含义在不同学科中有所区别,也表现为同一学科中不同学者对其定义不同。文章讨论“话语”的这些不同含义,并在“批评话语分析”对“话语”的定义基础上,讨论其与“话语体系”的联系,并从话语体系的角度对“学术话语交流”进行解读,将学术话语之间的交流理解为话语的“交融”与“交锋”。文章以此为出发点,进一步探讨学术话语交融和交锋的机制和策略。   相似文献   
3.
通过评介批评性语篇分析在21世纪遭遇的新批评以及"批评"在批评性语篇分析中的含义,讨论学术批评中语言思想的临时性和历史性特征,以及学术批评与批评性语篇分析批评实践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汉语中的消极礼貌策略及文化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交际的顺利进行需要交际双方运用一些礼貌策略。汉语中消极礼貌策略体现出汉语民族“谦虚谨慎”、“以和为贵”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旅游是一个经济系统,也是一个文化系统和社会系统,因此不可避免地成为多学科共同研究的课题.旅游研究的跨学科性也要求从语篇研究的视角研究旅游问题.语篇研究不仅视语言为传递信息的工具,而且视语言为社会语境中参与社会实践、再现社会事实和构建社会关系的手段.将语篇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引入旅游研究,可以发现旅游资源通过语篇的建构其价值得到提升,游客与旅游地居民的身份通过语篇建构其关系可更加融洽.从语篇的视角进行旅游研究可以丰富旅游研究的内容,扩展旅游研究的视角,也可以使语篇研究进一步充实.  相似文献   
6.
批评性语篇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在研究语篇如何再现社会事实方面特别关注语篇手段的运用,如研究社会事实是如何通过及物性再现的。在此通过对中美领导人G20峰会演讲的分析,试图说明隐喻再现社会事实的作用。使用不同种类的隐喻或者同类隐喻使用的频率不同,都对再现社会事实(金融危机)产生影响,甚至导致不同的再现。  相似文献   
7.
“Discourse”是一个西方学术界广泛使用的术语,其含义非常丰富。这不仅表现为其含义在不同学科中有所区别,也表现为同一学科中(如语言学中)不同学者对其不同的定义。本文将讨论“discourse”的这些不同含义,并在此基础上讨论“discourse”的汉译问题。文章建议,“discourse”这个术语可根据其不同的含义汉译成“篇章”、“话语”、“言语”、‘话篇”等汉语术语。  相似文献   
8.
基于批评话语研究关于“话语”的认识,将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视为“国家低碳治理话语”的文本体现,将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碳达峰碳中和联合行动方案》视为“地方低碳治理话语”的文本体现。依据“双层—五步”话语互动分析框架,对碳达峰行动中“国家低碳治理话语”与“地方低碳治理话语”的纵向话语互动过程进行分析,发现这两个话语之间的互动:在语言使用层面,成渝行动方案的语体结构成分既有来自国家行动方案的、又有自己独创的;在社会因素层面,地方话语主体在贯彻落实国务院行动方案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将两个话语主体之间上下级关系对话语互动结果的潜在作用变成事实,使成渝行动方案体现低碳治理的地方特征。这两个发现凸显出话语互动过程中“能动性”对互动结果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话语互动的地方性。对此进行讨论,不仅诠释了话语互动理论的核心要义,而且呼应了社会语言学和话语研究关注的前沿课题。  相似文献   
9.
多模式话语的社会实践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Kress&Leeuwen提出的多模式话语理论为基础,运用功能语言学的方法,对卫生部新闻办公室2003年5月9日发布的病例报告进行批评性分析,提出多模式话语参与社会实践的特点是形成合力,其多模式之间的关系亦呈现出相互补充、相互增强、并以一种模式为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