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哲学如何表达生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哲学向生活世界转向,不仅意味着哲学研究对象和主题发生了变化,同时也要求哲学的认识方式和表达方式的改变。研究生活世界的表达方式问题,已经成为现代哲学发展的主题话语之一。按认知论哲学观点,在哲学与生活之间隔着科学认识的层次,科学世界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着哲学的认识方式。如果把哲学理解为生活世界观,它直接面对的是生活世界,那就应该找出不同于科学认识的理解人的生活的特殊方式。在研究生活世界的表达方式时,涉及理性与经验、逻辑与直觉、烦琐与简约等几种矛盾的表达关系。  相似文献   
2.
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范畴并不是生产力,而是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确定这一核心范畴并阐明其基础性解释意义,对于克服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证化理解、阐释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原则、彰显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性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实践”与哲学主题的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马克思哲学的核心范畴“实践” ,必须结合马克思所实现的哲学革命才能理解。而马克思哲学的革命性关键并不在于思维范式的转换或哲学视野的转移 ,而在于哲学主题的转换 ,即它实现了哲学主题由“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的转换。因此 ,必须从哲学主题转换的角度理解马克思哲学及其核心范畴的“实践”。  相似文献   
4.
超越"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的悖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彪 《人文杂志》2003,(4):12-17
任何哲学都具有"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双重功能.因此从功能的角度,从"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来区别前马克思哲学与马克思的哲学时,就必然陷入悖论.如果不能揭示出马克思哲学的"改变世界"的理论本性,就无法超越"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更为深层的解释学悖论.只有把马克思哲学的革命理解为哲学主题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的根本转换,才能超越"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的悖论缠绕.  相似文献   
5.
魏月  程彪 《北方论丛》2016,(6):156-159
探讨近代自然法理论和黑格尔法权思想的关系时,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后者对前者的批判,本文则尝试换一个角度谈谈二者的承继关系。黑格尔将自由意志的理念规定为实现社会生活与政治结构中理性法则的存在论起点,这是深受近代自然法理论影响的结果,这一影响突显于近代自然法对黑格尔的三个启示:霍布斯认为自然法在自然状态中无法彻底施行,我们要贯彻自然法就要把自然权利的世界转变为市民法的世界,这启示黑格尔关注自然状态的否定作用;卢梭提出通过普遍意志为社会生活与政治制度的奠定基础,在普遍意志之上建立一个新的自然法,这启示黑格尔思考用新的自然法来保障现实社会的自由;康德提出通过个体的理性自由意志构建合理的社会生活和政治体制,这启示黑格尔把自由的理性法则归之于意志,并且采用自由的理性法则来显示权利或法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孙正聿教授撰写的《哲学通论》一书已经出版十年了。这部著作不仅是孙正聿教授个人学术研究和教学成果的结晶,也是吉林大学哲学学科学术传统的集中体现和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标志性成果,对于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哲学教育改革,发挥了重大作用,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哲学通论》于1999年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并于2007年收入作为"21世纪经典"的《中国文库》。作为教学成果的"哲学通论"先后于2001年和2005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并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精品课程。孙正聿教授本人于2003年获得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和《哲学通论》出版十周年,吉林大学和云南大学于2008年10月26日联合主办了"《哲学通论》与哲学教育改革学术研讨会",会议探讨了《哲学通论》在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哲学教育改革方面所提出的一系列重要问题。本刊从会议论文中选取有代表性的五篇,并特邀孙正聿教授为回应这些问题撰写专题文章,以此深化哲学教育改革,希望能对探索当代中国哲学新道路的讨论有所推进。  相似文献   
7.
认识论通常被界定为“关于认识的理论”。这个界定中包含致命的歧义 :“关于认识的理论” ,是关于认识的“哲学”理论 ,还是关于认识的“科学”理论 ?这种歧义之所以是致命的 ,是因为它决定着如何定位认识论的理论性质 :认识论是哲学 ,还是科学 ?这个界定上的模糊指示着人们思想上的混乱 :一方面 ,把认识论看做是对于认识或知识的科学的研究 ,比如 ,对认识的发生、认识的方法、认识的机制、认识的结构等的研究 ;另一方面 ,又认为“认识论是哲学的一部分” ,把近代哲学对古代哲学的变革称作“认识论转向” ,并且把认识论研究同价值论、生存论…  相似文献   
8.
作为道家黄老学派思想的代表,帛书《黄帝四经》主张建立客观、显明的政治制度,即“立形名”,且形名制度的建构要正当、合理,体现天地间恒常的法则。其形名思想的主旨是“循名复一”,在合理的制度规范下,百姓自然、自由地存在,进而实现社会之和谐。  相似文献   
9.
[提要]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是费尔巴哈和马克思共同的哲学主题,他们也同样聚焦于辩证法的本体论批判这一角度。然而,费尔巴哈只专注于本体论批判这一形而上学的核心问题而未能领会辩证法与本体论的互释性,只是依据对于黑格尔哲学的“思辨神学”本性的认定而完全抛弃了辩证法。与费尔巴哈不同,马克思在辩证法与本体论的内在统一的基础上对黑格尔辩证法进行“颠倒”,不仅重构了辩证法的本体论基础,而且揭示了本体论的辩证本性。在这样一种批判与建构的过程中,马克思刺破了黑格尔辩证法的“神秘外壳”,并且充分阐明了辩证法的“合理形态”,最终实现了对辩证法的真正扬弃。  相似文献   
10.
今天,现代化大生产为人们创造了一个现实的生活世界,人们的生活如此受现代化大生产的主宰,以至于我们可以说,生活是被生产的生活.现代化大生产的深度影响力已经触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它的广泛的社会参与性以及消费导向性使生产与生活更加一体化.这就决定了现代生活方式的基本特征:现代生活方式是一种消费主义主导的、商品逻辑泛化的和高度同质化的生活方式.现代化大生产同样也决定了现代生活方式的主要问题:人们迷失在虚假的幸福意识中而缺少对生活的自觉反思;人们迷失在形式的个性张扬中而缺少对自我的确当定位;人们迷失在喧嚣的现实生活中而缺少对生活的超越维度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