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3篇
综合类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翁飞 《学术界》2008,(3):156-162
安徽省省会合肥正在加速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城市的快速拓展是经济高速增长和科教文卫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客观需要,但一座城市真正要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合肥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包客与开放、务实而趋新的城市品格特征.在新一轮的城市大拓展中,它的文化纵深应该向环巢湖流域拓展,因为从文明初曙和历史传承来看,古庐州和古巢州原为一体.本文综合历史、考古、地缘、民俗、人文等多方面的因素加以考证,提出"环巢湖文化圈"的概念,这一概念与合六巢省会经济圈的地域区划在某种程度上不谋而合,它在安徽文化史上的地位丝毫不比已经被确认的淮河、皖江、新安江三个文化圈逊色.对环巢湖文化圈的研究,有助于为合肥--这座正在大步走向滨湖时代的二十一世纪大都市的文化底蕴增添浓墨重彩.  相似文献   
2.
在群星推烂的新文化运动中,不乏安徽籍的风云人物,而胡适和陈独秀,可以称得上是两颗光芒四射的巨星。安徽大学历史系教授沈寂先生,在中国近代思想文化领域浸淫多年,笔耕不辍,成果丰硕。尤其是对于胡适和陈独秀这两位在中国近代史上极具影响的皖籍历史人物,常能提出精深独到的学术见解。最近由重庆出版社出版的湘十代调鉴胡适的白话文·政论·婚恋》一书,就是他在承担中华学术基金课题《安徽人与中国近代新思潮》的研究过程中,所推出的最新成果。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实事求是学术风气的提倡、以及对于上一世纪之交中国文化现代化(或…  相似文献   
3.
关于学术创新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翁飞 《学术界》2002,(5):28-32
学术创新 ,眼下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本刊举行这样一次以“繁荣社会科学、构建学术平台”为主题的研讨 ,其目的即在于 :如何在社会科学再一次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时 ,努力倡扬一种在遵循学术规范的前提下、大胆进行学术创新的良好学术风气。本刊在改版后的第二年也即新世纪第一年——— 2 0 0 1年的第一期扉页上 ,即十分醒目地标示出 :“在宪法精神指引下 ,本刊努力追求学术创新、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 ,探究和解决中国人自身发展问题 ,提升人文社会科学的价值、权威和尊严。”并把它作为一种精神理念的追求一直持续到今天。我本人虽然…  相似文献   
4.
李鸿章与蚕池口教堂迁移案翁飞吴汝纶所编《李文忠公全书》中,专编有《迁移蚕池口教堂函槁》一卷,计收有关此案的函稿、奏稿、问答节略、往来电报、照会及议迁合同等材料共61件;此外,在《奏稿》、《朋僚函稿》、《译署函稿》、《海军画稿》中尚有涉及此事的材料20...  相似文献   
5.
世纪之交的中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奔向现代化,加入国际大家庭。于是,有了经济特区,筑巢引凤;有了智能电脑和Informationhighway(信息高速公路);有了迪斯科,KTV;当然,也有了性病、吸毒和黑社会.在传统和现代如此急切的对接面前,工业化和高科技带来的物质文明以及相伴而生的物欲横流,正以排山倒海之势,涤荡和改变着这个古老民族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乃至道德规范。明明白白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似乎成为绝大多数公民欲取欲求(甚至不择手段)的直接目标,这就是我们这个一贯以“温良恭俭让”和“仁义礼智信”自诩的文…  相似文献   
6.
翁飞 《学术界》2001,(3):222-225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 ,变动最激烈、色彩最斑斓的 ,要数鸦片战争以来的近代社会。随着天朝自大的迷梦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所打破 ,整个十九世纪下半叶一直到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 ,正面临着一个大动荡、大分化、大转型的时代。在从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并进而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程中 ,内忧外患纷至沓来 ,各种矛盾错综交织。而当时各个阶层、各种身份的中国人 ,纷纷提出各种说法和主张 ,试图寻找出强国富民的良方。这是一场亘古未有的大变局 ,也是一座风云际会、思潮激荡的大舞台。这其中 ,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社会集团的兴…  相似文献   
7.
本文共分三部分 :(一 )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特征及其对传统人文社会科学提出的挑战 ;(二 )传统史学的历史地位及其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存在价值 ;(三 )传统史学如何与知识经济时代的高科技手段相结合 ,更好地发挥其社会功用  相似文献   
8.
晚清重臣李鸿章19世纪后半期长期把持朝政,是影响中国近代历史的关键人物之一.由著名学者顾廷龙、戴逸先生担任主编的新编(李鸿章全集),是列入国家古籍整理重点项目、国家清史基础工程大型文献整理项目.历时15年,经由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发行,这是一项规模宏大、收集完备的大型文献的编辑出版工程.详细披露该书的资料收集、整理编纂的过程,探究其学术价值.对于深入研究重要历史人物李鸿章以及他所身处的中国近代历史,有着十分重要的实事求是的学术影响,也将会对进一步拓展性研究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解读欧远方先生兴趣格言——读书读史书、写字写颜字、交友交诤友入手,阐释了先生治学为人的高尚品格,以志缅怀。  相似文献   
10.
翁飞 《决策》2009,(4):64-65
李鸿章成为晚清第一重臣,既有时运的因素,更堪玩味的则是其人身怀的种种看家本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