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5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白居易《论语》《孟子》思想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居易"世敦儒业"的家庭环境,科举考试中的"连登三第",中唐儒学复兴运动的影响与积极参与,都使《论语》《孟子》对白居易儒家思想人格的确立和生存哲学的建构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可以说,以《论语》《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真正构成了白居易生命的底色和根本。  相似文献   
2.
肖伟韬 《兰州学刊》2009,(4):203-205
元和文坛自负“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的元稹、白居易,二人除了文学同声相契、名位相等外,均有深沉的无嗣之忧,由于问题本身具有的回避性,向来是“元、白”研究中的盲点之一,一直没有人对此进行集中探讨。但是,通观二人创作,无嗣之忧实际上是二人生存心理的重要构成因素。以此为出发点,不仅对理解“元、白”二人生存哲学的整体走向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而且对理解与之相关的整个传统文化心理意蕴也有着相应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前,随着高校的扩招及教学规模的扩大,许多理工院校都开设了中文或与中文相关的专业。《中国古代文学》作为传统中文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我们有必要对它在新环境下生存发展的可行性、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以及改革的具体内容目标与改革理论的实践意义进行有效的探讨,从而为理工院校中文专业的开设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肖伟韬 《船山学刊》2010,(3):181-184
通过岳飞在创作中对语词选择的规律性概括,我们可以探明岳飞的生存形态和生存心理,这不仅为我们真正理解岳飞这一历史形象,提供了可靠的客观基础;也为我们思考个人与社会、历史、政治、命运等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很好的参照。  相似文献   
5.
《宋论》中,有关岳飞的论述,散见于全书,显得比较分散零碎。把王夫之有关岳飞这一历史形象的见解条理化、系统化的同时,进而把岳飞形象放置于整个文化史尤其是有宋一代文化史中进行解读.这不仅是解开当时纷繁历史的一把钥匙,而且有利于更好地把握岳飞这一历史形象。  相似文献   
6.
以宋词比诸唐诗,柳永的词和白居易的诗具有很强的可比性,具体表现为作品取材生活化、琐细化,叙事达情务繁务尽,艺术风格浅近轻俗等。白诗柳词这种相似性的内在成因,除了艺术上自觉的共同追求,受到相似的社会文化思潮影响外,还在于他们心灵上的契合。  相似文献   
7.
元和体、长庆体、元白体是研究元稹、白居易诗学乃至中唐以后诗学演进必须弄清的基本范畴。在后世诗学视域中,元和体外延要么超出、小于或游离于其原初内涵。长庆体既可指"长庆长篇"七言歌行,也可指其所有的"古体"及七言律诗,还可指元、白浅切平易的诗风。元白体真正作为一个诗学范畴出现时,最初是指元、白创作表现出来的"顺熟"、"浅易"的诗风,后认识趋向多元化。  相似文献   
8.
唐代诗人的创作实绩与诗学理论的建树不相称已成学界共识,但白居易却是个例外,他不仅是卓有成就的诗坛巨匠,对诗学理论的阐发亦具有相当的总结性,而且是研究唐代诗学、乃至整个中国古典诗学无法绕过的一环;因此,对白居易诗学思想的研究,也就成了白居易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但以往对白居易诗学思想的研究往往是观乎其内,而无超乎其外,没有对白居易诗学思想的源头进行有效的探索,所以对白居易诗学思想的研究尽管场面热闹,却终隔一层,总有说不圆的地方。为弥补这一缺陷,我们拟对白居易诗学思想的儒家经典来源作一追溯,考镜源流,以对白居易的诗学思想有一个客观公正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贾谊作为提出汉代长治久安之策的奠基者 ,在两汉思想史及中国思想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在现实人生中 ,贾谊却充满了浓郁的悲剧色彩 ,并在其身上表现出深刻的矛盾性 ,即露才扬己而才高被妒、竭忠尽智但不容于朝、通达国体却自伤命短。同时 ,贾谊为了摆脱这种种难以调和的矛盾 ,最后只好沉浸在为赋自谕与为赋自广的悲剧性体验与反思中 ,并以此进行消解与宣泄  相似文献   
10.
试论白居易对《周易》的受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伟韬 《殷都学刊》2008,29(4):58-62
“何以明吾志,《周易》在床头”,科举官僚白居易与《周易》发生关系,《周易》对白居易的深刻影响,或者说白居易对《周易》的受容,贯注了白居易的一生和整个生命历程。从取名命字到科举考试,从思维方式到行事方式,从为政理念到刑法思想,等等,无不体现了自居易与《周易》之间受容与被受容的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