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4篇
社会学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拟对张东荪政治思想中的宪政观进行探讨,首先从限制权力主张法治的基本内容、对抗调和的宪政精神两个方面分析了张民初时期在宪政观上的基本主张,其次阐述张对国民党宪政建设的态度,最后指出张发生了大谈制宪到对国民党宪政不感兴趣不愿多谈宪政的重大转变,并以张在宪政价值理念上对自由的取向所发生的偏移对这种宪政观的转变作出一定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中日两国关于现代历史的认识问题是一个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实践性的议题 ,如何通过对话的方式 ,建立起理性沟通的渠道 ,不仅是正确面对历史 ,更是正确面对东亚未来前景的必要环节。为了获致对这一问题的同情之理解与深度之反思 ,探索更富建设性的对话空间和方式 ,需要一种更具通识性的视野 ,以及对于两国现代历史问题的复杂性与多层次相匹配的认识。而历史学与社会学乃至社会科学诸领域的恰当结合 ,将是加深并扩展对这些问题认识的有效途径。鉴于此 ,在日本川和平基金会的赞助下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与浙江大学社会思想与文化批评中…  相似文献   
3.
人称民国“宪政之父”张君劢毕生致力于民国的宪政事业,在其一生中对中西方宪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其对宪法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层层深入全面客观的过程,先后出现不同的转变.对西方宪法的理解介绍从早年的出于立宪强国目的转变为着眼于“民主”的目的;对宪法的实质与目的理解,从保障人权转变到集中国家权力,后又回归到限制国家权力、保障自由人权;在宪法的实践上,张君劢既注重文化层面对国民素质的改造,也注重实际政治层面的宪政制度建设,但中间有过以民智不足为由而淡漠宪法实践.这些转变必将有助于正走向宪政的令人对宪政、宪法的更好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民初政治调和思潮深具由妥协实现民主转型的政治智慧,其衰落不仅在于身处激进时代的"不合时宜",更在于民初的历史土壤不适宜妥协政治文化的生长。决定思潮衰落命运的是与生发妥协的英美截然相反的历史土壤,不仅有深厚的帝制大一统结构下专制强王权、一元论与人治等政治文化传统,而且有"国家强于社会"、农民阶级与小农经济占主导的东方农民社会。  相似文献   
5.
阿尔弗雷德·丁尼生(1809-1892)素有"文字音乐家之称"。他的诗歌因其与众不同的意象、音律及语言之美而备受关注。但有人说他不通晓音乐知识,称他为非音乐性诗人。本文将深入探讨丁尼生诗歌中的音乐性。  相似文献   
6.
胡丽娟 《中南论坛》2010,5(1):42-44
旅游业是一个跨学科的行业。未来旅游人才发展的一个大趋势是人才的多样化,旅游人才的培养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本文围绕旅游英语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测评方法,以“听说交际教学法”为指导,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果为目标,初步探索旅游英语教学改革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中成长起来的"善治"理念和模式在大众中产生了日益广泛的影响.本文以善治理论为视角,在全球行政民主化大趋势下,对我国公民行政参与的路径进行了思考.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并非研究一般意义上的公民政治参与--"代议制民主模式下公民参与",而是对公民行政参与--"行政民主模式下公民参与"的思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