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胡文生 《中州学刊》2005,(1):158-162
梁启超、钱穆的同名作<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是治清代学术史的"双璧",长期以来,学界一直热衷于对二著进行比较研究.但这些研究成果大都较为零散而缺乏系统性,并且学者在对二著进行比较研究时也存在着许多认识的误区和盲点.所以在对梁、钱二著进行比较研究时应当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即1.二著的可比性原则问题;2.二著体裁对20世纪中国学术史写作的影响问题;3.二著的时代局限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台湾民众“国家认同”问题的历史和现实根源,以及这一问题对台湾现实政治所发生的影响是需要认真加以清理的问题。殖民地经历是台湾民众“国家认同”问题产生的总根源,而国民党在台统治失误使这一问题恶质化。在台湾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家认同”问题造成了台湾社会的诸多乱相。  相似文献   
3.
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是否应忠于原著"是一个由来已久的争论话题,至今也无定论。但改编的影视作品无论忠于原著与否,均有佳作,这表明这场争论已无甚价值。忠于原著原则产生的根源在于学界根深蒂固的文学本位观念,其进一步确立与文学对影视创作庸俗化倾向的纠正密不可分。在文学和影视并驾齐驱的新世纪,我们应该放弃"是否忠实原著"的争论,致力于改编经验的总结与规律的探寻。  相似文献   
4.
严复由中国传统士人向现代学者型知识分子转变的过程充满艰辛。他早年的留学经历,使他具有良好的西学背景,但这也使他丧失了通过科举考试跻身于传统主流知识社会的可能。戊戌维新的发生,为严复的西学知识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经历了甲午战败、戊戌维新失败等事件的冲击之后,严复对于传统政治体系彻底失望,这也成为他向现代知识分子转化的契机,最终他在译书和传播西学中找到了新的安身立命之所。而他对于版权的提倡和实践,使他最终转变成一位现代学者型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5.
高校学生德智体综合测评和评优工作的实践与思考夏爱诚,赵莉,胡文生目前,高校普遍对学生实行德智体素质综合测评(以下简称为综合测评),并以此来衡量一个学生的优劣,但在指标体系、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却有所不同,各有特色。究竟用什么样的标准及方法才能更科学准确地...  相似文献   
6.
中国历史上曾经先后三次收复台湾,虽然它们是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实现的,但都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对其加以总结吸取,对于今天中国的统一大业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作用:首先,中国的分裂与统一是一种历史进程,应当遵循一定的历史规律;其次,中国必须要具备强大的国家实力,以维护国家利益,一个贫弱的中国是十分危险的;第三,在追求国家的统一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第四,在追求统一的过程中,要坚持政治和军事的两手,以政治手段为主,军事手段为辅;第五,要妥善处理台湾问题上的国际因素。  相似文献   
7.
《书目答问》与《四库全书总目》在体例、书目的选择与分类、著述思想等方面都存在很大不同,这些不同反映了同光时期的学术体系相对于乾嘉时期而言已经出现了某种突破和创新,具有十分明显的学术转型意义。透过《书目答问》与《四库全书总目》的比较,能够清晰把握中国传统学术现代转型的具体内涵。  相似文献   
8.
当前,民进党的“台独”意识形态已经成为其执政所难以突破的结构性困境,“台独”意识形态不仅使得岛内政局动荡,也使得两岸关系持续紧张,并对东亚乃至世界和平造成了潜在的威胁。民进党究竟能不能抛弃“台独”党纲,实现彻底转型?这一问题牵涉的因素相当广泛,而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政党转型问题,如台湾社会能不能走出历史的悲情,台湾民众如何选择和确立自己的民族国家身份认同问题,美、日等国际因素对台湾问题解决的阻扰问题等等,但最根本的是台湾民众的民心向背问题。在判断民进党“台独”转型可能性的时候,只有紧紧抓住这些因素,才能得出比较合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