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2篇
社会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七十五年前,武昌起义的枪声如同午夜的惊雷,震动了全国。辽宁庄河、复县地区的人民群众在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组织下奋起响应,打响了辛亥革命在辽宁的第一枪。 (一) 清末的庄河、复县毗连一片,横贯辽东半岛南部,其重要的地理位置曾使帝国主义列强垂涎三尺。1894年到1904年的十年间,它们在此进行的甲午、庚子、甲辰三次掠夺战争使庄复大地饱受摧残,人民群众横遭涂炭。清政府为了偿付甲午、庚子战争的巨额赔款,对人民  相似文献   
2.
苏小东 《百姓生活》2014,(11):54-56
中日甲午战争是一场侵略与反侵略战争。由于进攻一方的日本是海外征战,其作战形式必然是海陆协同的联合作战,而防御一方的中国也必须以海陆协同作战来应对。从军事角度看,甲午战争谁胜谁负,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双方对海陆协同作战的认识水平,以及由此形成的作战条件、作战准备及作战指挥。  相似文献   
3.
张之洞在甲午战争中的海军作战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甲午战争是一场海军制胜的战争,也就是说,如何运用海军兵力夺取交战海区的制海权是决定这场战争胜负的关键.日本战时大本营制定的作战计划,便是以日本海军与中国海军争夺制海权为核心,并根据可能出现的日本夺取制海权、中日双方均未掌握制海权和日本丧失制海权的不同结局设计了三种作战方案.而作为被侵略一方的中国,在开战前后根本就没有制定出一个周密完整的作战计划,更不知“海权”为何物,参战的北洋海军执行的是李鸿章“保船制敌”的海军威慑战略.由于李鸿章是当时参与指挥战事的重要人物,又是北洋海军的最高统帅,因此他的海军兵力运用思想历来为史家所重视.然而,在甲午战争期间,还有其他中外臣工及社会各界的有识之士也曾就海军作战纷纷建言献策,可谓全面反映了当时国人对近代海军兵力运用的认识水平,其历史地位同样不可低估.其中,张之洞的海军作战方略就很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苏小东 《现代交际》2010,(2):16-17,15
企业可以使用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这一工具来评估目前项目管理的状况,从而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明确改进的方向,为组织提供一个通过执行有效的项目管理过程来增进竞争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苏小东  陈美慧 《学术界》2005,(1):264-276
20 0 4年 9月 1 7日至 1 9日 ,“甲午战争 1 1 0周年学术讨论会”在山东威海召开。本文就提交会议的论文 ,择要从甲午战前日本蓄谋侵华与中国的应对措施、中国方面战时的和战决策及实施、甲午陆海战及中国失败的教训、甲午战败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等四个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