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8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一、周去非和他写作《岭外代答》的 缘由 《岭外代答》(以下称《代答》)的作者周去非,字直夫,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出生于累世名绅之家,隆兴元年(1163)进士,曾任绍兴通判,之后仕宦岭南,任广南西路(治静江府即今桂林市)通判,掌管州府公事及  相似文献   
2.
《赤雅》一书的问世,与邝露“放诞”的奇士性格相关.全书介绍了明末桂林与广西那些为非桂林人、非广西人所闻所未闻的政治、军事、经济与社会生活情况,介绍了明末时期桂林与广西特有的山川风物,而显出其个性.本文叙述了邝露其人其事及《赤雅》的内容特色与版本流传。  相似文献   
3.
河图洛书之考,久而未得其解。古来阐易者各家不一,以致说图也就众见纷纭。河洛之秘,可以说是中国文化史或者说哲学史、科学史上一个极有探索价值的课题。本刊1988年发表韩永贤同志《对河图洛书的探宄》一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见解,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同时也收到来稿,对该文之论见提出质疑和不同的考释意见。本刊赞同并支持这种学术争鸣和探索精神,有助于推进我国传统文化之研究。现发表苏洪济同志持另一种不同意见的文章,继续开展一些讨论,冀能再有新作新见问世。  相似文献   
4.
小序:桂林,拥有耀人眼目的“两顶桂冠”: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唐宋以来,无数文化名人纷纷为她秀美的山水风光所倾倒,感动之后、宁静之余撰写了大量的文献典籍。这些文献典籍蔚为大观,在历代文坛上独树一帜,至今,依然光泽闪闪,影响着我们。恐怕可以这样认为,这“两顶桂冠”的正式定名虽然产生于当代,而其内核实质早在唐宋之际就开始形成,并逐渐发展、积累,直到明清已迄于今仍然在不断深化着、丰富着,桂林的声望、名气不是策划家们  相似文献   
5.
6.
桂林地处岭南而远离中原,自南北朝以来,直到唐代之际,一直作为朝廷贬官的放逐之地或朝廷争斗失败者、失意者的谪贬、流放之所。在这个历史时期之中,无数“落南”的贬官或落败、失意者们,虽然遭受了他们宦海浮沉中的挫折,饱尝了无尽的辛酸苦楚,有的甚至在桂林这块土地上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但桂林秀美的山光水色给他们以心灵的安慰、人生的慰藉或希望的寄托,让他们重新燃起生活的信心、鼓起奋斗的勇气。其中比较著名的贬官,如南北朝时代的颜延之;唐代的宋之问、褚遂良、张九龄等,他们原来都是  相似文献   
7.
刊行于明代的《桂胜 桂故》在桂林古代旅游文献中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尤其值得关注。随着时光的流逝,它的重要性、特殊性和开创性意义就愈加显现。它和前面介绍的《桂林风土记》《桂海虞衡志》《岭外代答》诸书的显著不同之处有三:《桂胜 桂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太平天国整个历史时期的外交政策为主线,客观地分析了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太平天国、清政府与西方列强三方面相互间勾心斗角关系,回顾归纳了太平天国之所以败亡的一侧原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